如何預估活動效果,需要哪些維度的數據;為什么有些活動看起來頁面效果不錯,但是對平臺的幫助微乎其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活動相關的問題~
后臺有兩個提問,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個是問,如何預估活動效果,需要哪些維度的數據;
還有一個是問,為什么有些活動看起來頁面效果不錯,但是對平臺的幫助微乎其微。
想了想,好像運營百問里,對活動運營講得很少,于是,我決定正面回答一下。
首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活動本身,其實并不是一個對平臺一定產生正面影響的因子,更別說它一定不是對平臺產生正面影響的長效因子了。
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歸到「運營」這件事兒的本身來說。
所有人都不會反對,「運營」是為了讓「產品」活得更好,活得更久的各種手段的集合,那么這個集合本身就包含了「活動」,但是同時,這個集合并不等于「活動」。
也就是說,為了讓「產品」活得更好,我們需要有很多運營手段。
圍繞內容制作本身,讓內容的質量更好,更符合用戶的偏好,這是一種手段;
圍繞用戶的行為,構建行為獎勵體系,引導用戶做一系列平臺希望它做的動作,最后形成習慣,這也是一種手段;
圍繞運營指標,設計一些活動,讓對應的運營指標在短期有明顯的增長,這還是一種手段。
無論是什么手段,最終要實現的是讓「產品」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并能夠在這個生命周期里獲得更多的收入,無論這個收入來自于誰。
其實在解釋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反過來想。
一個線下的服裝店,新品上市,和換季促銷的時候,會有什么差別?
差別可能是,換季促銷可能會帶來更集中且數量更多的用戶進店,但用戶的貢獻的衡量標準卻未必一致。新品上市時的單個消費者,其貢獻的單品收入和單品帶來的利潤都是比換季促銷時會高一些,但是促銷一方面加快了庫存的流轉,另一方面不考核單品,而考驗規模,就會得出不論新品上市沒有折扣,還是換季折扣打骨折,其實都是為了讓服裝品牌達到清庫存,回籠資金,盡量讓自己的門店和品牌活下去甚至賺翻天的運營目標。
那說到這里,可能你明白了,一個服裝店,要能賺翻天,恐怕并不是僅僅依靠「活動」能帶來的。講道理,品牌與單品本身的設計(映射產品的品牌與本身要解決的需求甚至面對的用戶群體)、店鋪的選址(映射產品推廣與運營的渠道)、資金周轉的速度(大運營的效率)、各種成本的控制(映射大運營成本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