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近年來,隨著幼兒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幼兒教師的理論的學習受到普遍重視,但怎樣把理論轉化為實踐還需要一個中介過度,那就是教學活動設計,而設計的關鍵在于教師。本課題通過對教師在“教學活動方案設計前的思考、對各類材料的處理、具體活動方案的設計及調整策略”等幾個方面的實踐研究,提高了幼兒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師 教學活動設計 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活動設計是20世紀60年代首先在西方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主要是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所做的系統安排,著重創設學與教的系統,以達到優化教學,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教學活動設計就是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步驟的預期,即依據一定的教育目標,選擇一定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對幼兒實施教育影響的方案。在實施新課程的幾年里,隨著幼兒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教師比較注重理論學習,但怎樣把理論轉化為實踐還需要一個中介過度,那就是教學活動設計,而設計的關鍵在于教師。由此,我們提出了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力,主要包括: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包括教學活動方案設計前的思考、對各類材料的處理、具體活動方案的設計及調整策略等幾個方面。兩年多來,我們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了實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二、、實踐研究過程及經驗
1、教師在教學活動方案設計前的思考
首先思考的是要關注孩子的經驗:即關注孩子的已有經驗和在活動中習得的新經驗,包括孩子顯性的經驗和隱性的經驗,作為自己設計活動方案的參考。在此基礎上再確立目標,選擇內容,并采取相應的組織形式,目的就是要提升和積累孩子的經驗,豐富孩子的情感。些作為第一線的教師,我們要在一日活動的每個環節中都要關注孩子的經驗表現,去捕捉孩子的尋常時刻,創設環境誘發孩子的已有經驗,同時掌握孩子還需要些什么?對什么感興趣?產生了哪新問題?……這樣就能產生新主題,為以后的活動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的活動設計,直入主題,少走彎路,避免了許多消極因素的干擾,充分發揮了積極因素的帶頭作用。其次要思考的是傾聽同行的指點:教師平時采用不拘形式的交談(一般都是同齡組的老師),探討具體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教材的來源及活動的選材和目標,教育教學的方法和過程以及自己的教育機制,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和個性發展等。同行教師一般都會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如活動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是否有新鮮的刺激?是否能促進幼兒從第一發展區向最近發展區發展,讓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通過相互交流,執教者可以調整自己的活動方案。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在教育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事之間隨時的、隨意的、不拘形式的互相指導,大大提高了教師們的活動設計能力。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