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論風險之前,先看一則我職業生涯早期的一起活動事故。
一次活動事故引發的諸多影響
“如果你下載XX游戲,在1個月內玩到60級,就送給你100個Q幣……”這在PC游戲客戶端年代,是極其常見的市場拉新活動設計。
某公司,某游戲的公測推廣期就采用了這個看似平常得不行的活動設計。
該游戲練到60級,高手只要7天,再菜的人14天怎么都搞定了,根本用不到一個月,于是大量的玩家多開小號希望得到Q幣,并且把這個活動各處轉發并且寫發布了攻略,《白撿Q幣要不要?如何在XX游戲里面快速練到60級》,下載注冊登錄活躍各項數據瘋漲,520'>營銷的效果好得讓人興奮,市場部門滿面紅光。
很快的還不到一個月,大概是第三周過去,公司迫于壓力,提前關閉Q幣兌換并修改了規則,同時也提供1比3的比例,吸引用戶兌換虛擬貨幣,點擊兌換Q幣按鈕,頁面提示沒庫存了補貨采購中建議您兌換游戲幣……總之你懂的。公司算了一筆賬,由于參與的(薅羊毛)用戶數量實在過多,根本無法支付海量的用戶沖級到60級就送給用戶100個Q幣的成本。如果不耍賴,按照規則全額兌現活動獎勵,公司第二天就破產了。
憤怒的用戶們在得知這個公司開始耍流氓后,把這個臟事寫進這個公司發展的百度詞條里,然后還在各大媒體、貼吧、論壇轉發(貓撲天涯上都有),投訴工商局,315的整個投訴版面被這個事件屠了版,客服在一線頂著巨大的壓力和口水……總而言之,玩家們憤怒至極,瘋狂報復,“從此該廠游戲一生黑”。
公司迫于壓力,商務媒介政府公關不能白養啊,該你們上場了,他們動用一切關系去修改百度詞條,花錢刪帖,去搞定相關部門和有關部門。相比因為活動設計失誤去跟用戶兌現承諾,在媒體渠道和政府身上花的錢就少太多了。
說實話,商務媒介政府公關日夜加班表現的很不錯,反正很快明面上是強力壓住了,至于玩家暗地里如何憤怒就無所謂了,說實話,老板應該給他們包個大紅包,只是這個事沒好意思拿出來公開表彰。
同時也就是這個公司的這款產品,獲得當年行業的最高榮譽:金翎獎——最受玩家喜愛獎。
你信不信?在520'>營銷會議上,有人還提到了這個版本練到60級非常快,根本用不到一個月,然后市場部門的人回復說:“沒事,我們評估過了,到時候應該沒有那么多玩家來。”
其實這家公司活動設計上大體也沒毛病,設計非常平穩,并非什么創新打法,當時市面上很多的公司都用Q幣的策略吸引用戶下載游戲,春節的前后游戲版本,為了拉新,沖級賽前10還送飛機票火車票境外雙飛旅游……各個廠商爭相如此,跟前幾年的補貼大戰一個味道。
用戶沖著獎勵來的,覺得有意思就留下,但更多是薅羊毛,有漏洞就鉆的蝗蟲玩家,一些風險控制得好的廠商市場520'>營銷部門反正完成了KPI,領取了獎金。留不住用戶是你運營和研發的事,品質不夠好,活動爛,服務不到位……大量的用戶流失率也就是這么來的。
我經歷的那家公司風險沒控制好,造成了這種事故,獎金發沒發不知道(我想應該是沒發)。這種事故導致了大量的用戶口碑丟失。犯了錯誤,整個公司為其買單,那段時間市場部的同學們都灰頭土臉的。
筆者當初剛剛從客服轉到運營,每天聽客服同事抱怨(比如給我315的玩家屠版截圖),他們在一線頂著無數用戶的口水,出了這種大事情我們自然得協助客服一起收拾市場部的殘局。更讓我們郁悶的是,當我們在論壇發布運營活動的時候,很多的玩家留言質問,“憑什么讓我相信你們!”
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我不是發泄情緒,也不是翻舊賬,只是盡量還原一個事實以及事故所帶來的影響,每家企業每個部門都會犯錯,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公司為了生存無可厚非,只有活下來的才有資格發言,公司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人立功,整體受益,他人犯錯,整體受損。企業有大敗局,活動亦有大敗局。經歷這些敗局的人都是寶貴的經驗,幫助自己未來走向成功。后來這幫市場部的同事創業都做出了不菲的商業成就,如果說名字,在各自的領域絕對鼎鼎大名。
活動事故及影響的各種細節還原完畢,回到當初的那個場景,我們能從經歷中得到什么?
如果當初多溝通一下,是不是問題不會發生?如果當初做好數值評估,是不是就把風險扼殺于搖籃?當成功者登臺領獎在鎂光燈下發表著放屁都是真理的獲獎感言的時,失敗者只能在一些場合事后諸葛亮念叨著無數的如果當初……
多溝通,做好數值評估,這些都是無可辯駁的真理,放在任何場合永遠成立,但也是沒有任何指導意義的屁話和廢話。
降低活動風險及影響的方法論
控制風險是活動設計者在策劃階段的主觀意愿,活動事故是活動出現意外導致惡劣影響的客觀描述。
意外之所以叫意外,就在于自己的能力和意識不到位,根本無法避免,只能是吃虧漲經驗。我也沒法窮舉所有風險,不如換另外一種思路去解決。自然,我也有一套在活動設計中降低風險的操作方法論。
1、拿捏不準,多問專家意見
如果我們拿捏不準,首先請教專業人士的意見,所謂的專業人士,一定是對應的業務領域能說了算的人,比如數值策劃可以解答關于數學概率相關的問題,每天跟用戶接觸的客服能提出體驗上的建議。
但是更多的人,選擇把細節方案拋給拍板的老大,他們從心里認為,一旦出錯老大可以協同承擔責任,甚至罩著你,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什么時候給老大確認,自然是問完一圈人之后的確認環節。
就是這一圈人能快速幫助自己成長,隨著經驗的增長,拿捏不準的業務越來越少,知識積累越來越多,越往后走,考慮的已經不是風險問題,而是體驗問題了。
有些活動規則,個人偶爾會給少量精英用戶看一看(彼此信任,他們不會曝光你的活動設計),問問他們看到活動的第一感受,有沒有漏洞可以鉆等等。如果對方發現了一些風險,我一般按照他能夠從中活動中獲利的10倍進行獎勵發放。
2、涉及領獎,嚴把測試環節
功能性的活動,一旦涉及到領獎,一定要請專業的測試,這是無數血淚教訓。
一旦活動出了BUG,造成獎勵被刷,事故第一責任人是開發人員,仔細想想,埋單的是誰?擦屁股的是誰?受傷的是誰?誰對結果負責?協作的工作出錯了,老板們大多數的制裁就是各打50大板,然后你們一起挨批。人家犯錯了,在上司那里撕逼獲得勝利,有利于未來工作的開展么?下次再次共事的時候,對方如同驚弓之鳥,這個做不了,那個有風險。
在活動中,運營永遠是第一負責人,我們不專業,完全沒辦法判斷對方是否走心的前提下,有些小技巧可以用:向開發老大陳述如果出了問題,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有些公司依靠簽字制度,新功能上線之前,負責人必須簽字,出錯全責。
3、數值監控預警
即使是有測試排查,也避免不了獎勵被刷,出了活動事故往往都是玩家反饋的,這對運營處理問題很麻煩,后知后覺意味著被動。
永遠不要依賴人,機制才是最保險的,如果有條件,是對一些可兌換的數值進行一個監控,當某數值明顯超過某個閾值(念yu不念fa)時,應通過短信報警,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把握全局,不至于讓那些作弊者毀掉了你的整個設計。如果不設計監控,等到客服通知你某某活動被刷,那個時候收拾殘局的成本就大了。
這是個具備技術含量的事,做好屬于系統工程,在開發上屬于吃力不討好的范疇。
4、設計獎勵上限
控制獎勵上限,是規則上進行控制的手法。一種是個體參與上限,另一種是獎池上限。
充值100送材料,每個用戶限5次,就是個體參與的上限。這樣保證有些道具的投放是可控的。如果用戶此次無上限的參與活動,則有透支了未來的風險,我們假設某一批用戶此次獲得了非常多的道具獎勵,那么下次這些存量對于用戶就是弱需求,何況充值送道具這種活動的活動開發成本極低,效果好下次再開就是了。
獎池上限也好理解,同樣是下載游戲升級領Q幣的拉新活動,有多少預算,就全部扔到獎池里,這樣能做到可控,告訴用戶每天能兌現的Q幣上限是多少,限制多少次,把兌換壓力轉移到“其他搶Q幣的用戶”上,如果今天兌換不了,要么您換虛擬貨幣,要么您明天趕早來試試?
如果活動效果好,補Q幣,隨時調節此前的限制。
5、監督用戶輿論,及時亡羊補牢
知道和做到永遠是兩個狀態,實際的工作中:
請不到專業人士幫忙,或對方敷衍塞責。
請得到專業的人幫忙,安排的菜鳥水平渣,不上心。
數據監控預警是what?誰寫案子,誰做開發?
獎勵上限?影響效果怎么辦?KPI壓力怎么說?
這四個問題你都趕上了,風險就高了,但活動還是得上線,然后我們所有的規則描述歧義,活動過程中的不流暢,以及功能性的BUG和體驗問題,都會在上線后表現出來。
活動上線后,多觀察一會,監察用戶的反應,當然你有自己的玩家后援團更好,他們都是你的眼線,能夠監察這些事并第一時間告訴你,客服發現問題,永遠比你的玩家后援團發現問題要晚得多。
所有的問題都在忙中出錯,要么人力資源不足,要么經驗欠缺。不嚴重的體驗問題的做個FAQ,發公告進行引導,嚴重的功能性BUG,則必須通知開發人員進行調試。
亡羊補牢不單單是業務上的,還有同事經營層面的。運營事故產生了,極有可能遭到公司的處罰,同樣是被處罰,協同的部門可能關系越來越鐵,也有可能互相積怨老死不往來。這類事情在職場上永遠不會停止。更多細節,會在后面的【執行篇】里詳細介紹。
在運營的過程中,亡羊補牢的代價有的時候大得難以想象,別總追著成功經驗看,傾聽別人的教訓有時候更重要,要有一顆未雨綢繆的心。
如何看待和理解風險
風險,一個很多人都不喜歡的詞兒,風險代表著不確定性,代表著意外,代表著虧損和失敗,誠然,它在有些場景是這樣,但也未必盡然,比如大膽創新,風險和機遇并存,藝高人膽大,富貴險中求……
出于運營科學化的思路,我們要把風險分為三個層級:
系統型風險:天然存在,無法規避
人為型風險:認識并管理自身行為
策略型風險:動態博弈,值得擁抱
1、什么是系統風險,為什么無法規避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存在著自己控制不了的意外,要想不出意外,就是不干事,穩穩得沒風險,最典型的一個詞,就是因噎廢食。
不同的系統,風險不一樣,比如說我們出行選擇交通工具,就安全系數而言,飛機大于火車大于汽車,就準時而言,則又是另外一種排序。有些事一定要做,但是做了就會有風險,環境所致,無法規避,這種就可以稱為系統型風險。
2、什么是人為型風險,如何認識并加以控制
顧名思義,人為型風險,就是因為人的屬性、性格、狀態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的風險,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加以控制。
同樣以出行舉例,開車不喝酒就是人為控制,開車過路口慢行就是人為控制,為了保障飛行的安全,航空公司設計了一系列的安全保障,用各種方式去控制人為風險。
拿活動公告舉例,我們內部不管誰寫的公告,都會由1個人檢查錯別字,找另外2個對活動絲毫不知情的人去理解規則有無歧義,這就是通過設計規則去規避人為型風險。
我們誰都會犯錯,但是可以通過設計規則去控制我們的粗心大意不靠譜。
3、什么是策略型風險,為什么值得擁抱
前面兩種我們都理解了,一個躲不掉,一個可以控制,但是最有意思的就是策略型風險,他是人與人動態博弈的,最值得擁抱。舉一個水上的例子,湊齊海陸空。
假設你是一個船長,擁有一支自己的船隊,靠運輸貨物進行跨國貿易掙錢,在這個過程中,系統性風險是天氣,人為型風險是船長和船員,前者是環境規避不掉,后者可以通過管理去控制。
突然你的運輸線路上出現了海盜開始搶劫你的貨物,于是你的運營成本直線上升,雖然痛恨但也無可奈何,這個時候你會算一筆賬,把海盜歸納到自己做跨過貿易的系統性風險里,你選擇默默承擔。
海盜覺得打劫你特別有油水,于是有更多的海盜來搶你,利潤一再被壓榨,直到你承擔不起了,此時你會怎么做呢?
給海盜交保護費,武裝自己船隊,拿一大筆錢請國家機器去清繳,改變航行路線跟海盜玩躲貓貓……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策略的不同嘗試,每種方式的的損失程度不一樣,雙方都在博弈,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你在追求利潤最大化,你在努力掌握自己命運。
策略型風險,在我們水平足夠,且想追求最大利潤化的條件下,把風險轉化為利潤,自己的能力越強,利潤越高,這個就是我們值得擁抱的地方。
放在運營乃至整個互聯網的場景里,如果我們選擇不變,對利潤沒有過高的要求,那么就默認為成本(歸為系統型風險),但要是愛折騰追求更大的利潤,情愿損失一些東西去努力創新和嘗試,那么就歸為策略型風險,這就屬于是大膽創新,擁抱風險,追求更高的利潤了,所以盡情擁抱吧。
每個人的人生每天面對無數選擇,如果把現實世界比作一個游戲的話,那些蕓蕓眾生的頂尖者,都是各個領域策略型風險的頂尖玩家!
作者:飯大官人 來源:飯大官人
大家在做活動策劃方案的過程中,都會用到一些活動運營工具,比如投票工具、抽獎工具等,我們紅星成都活動公司(http://www.hfesports.com/)提供了大量的投票模板和抽獎模板,針對每一種應用場景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歡迎大家免費使用!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