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手,就是人家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你,你也學不會。前天在賣桃者說上寫“硅谷教父”約翰·軒尼詩,他的能力是啥呢?創新。第一次創建的 MIPS 公司成功推動了 RISC 處理器的發展,他也因此獲得了圖靈獎;第二次創建的 WiFi 技術公司 Atheros 提供了更全面的通訊芯片解決方案,32 億美元被高通收購。人家還當過斯坦福大學校長,連續創業成功者,圖靈獎獲得者,你看,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咱都知道,但沒那臂力,那把劍壓根就拿不起來。
這些年論增長的速度,估計沒人會忽視字節跳動,最近看了一些資料,還是挺有感觸的。讀了做不成字節跳動,但對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都有幫助。
春節抖音和快手的流量大戰,讓吃瓜群眾看了好一場大戲,過完一個春節,抖音的 DAU 破了 4 億,快手的 DAU 也到 3 億了,在短視頻這個領域,雙方打得不可開交。
而抖音和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一系列 App 一起,組成了字節跳動的產品矩陣,旗下應用先后涉及短視頻、直播、社交、房地產、游戲、現金貸等跨度非常大的領域,并且哪塊做得都不錯。
從技術人的角度來看,字節跳動是一家強技術驅動的公司。張一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過:“字節跳動的核心競爭力直接來說是我們的產品,產品背后是我們的技術系統,技術系統背后是我們的團隊和文化。”
字節跳動在國內互聯網公司中是非常推崇工程師文化的。
我有不少朋友就在字節跳動工作,他們的反饋是,公司非常愿意給年輕人機會,另外公司非常的扁平。在字節跳動公司,任何人可以看到任何人的 OKR,你可以看到張一鳴最近在干啥,也可以看其他團隊的目標是什么。作為普通員工,你還能申請看所有頭條系的產品數據,向你的直屬領導申請就好了。字節跳動內部的理念是:多提供 context,減少 control,決策指令不是單純的上傳下達,而是讓同事之間通過提供上下文,通過內部信息透明來解決問題、做出決策、提高效率。
簡單來說,字節跳動的工程師文化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被解決的,一切資源都應該用于解決現實的問題,一切問題的解決都應該被清晰地觀察和衡量。
再看看這家公司的人才和工具管理。
回顧張一鳴的對外分享,可以清晰地認識到他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很多公司在解決管理問題的時候,會首先想到增加一些流程和規則,通過流程的增加來防止出問題。但在字節跳動的內部共識中,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績效,更好的達成公司的業務目標,而取得高績效的根本,肯定在人才身上——在人才的創新性,以及努力尋找問題最優解的特質上。
很多流程,并沒有看起來那么重要。
增加流程和規則,短期能解決眼前的管理問題,但長此以往反而會產生更大的損失,因為它給員工提供的是面對問題的平均解,同時會弱化很多最優解產生的可能。另外,一旦對流程和規則過于依賴,公司就難免會走向僵化,最后,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新技術出現時,公司極有可能會因為沒有創新精神而被淘汰。
因此,在字節跳動,如果公司出現了管理上的問題,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不對。這時,換一個人會比想辦法去制定一套嚴格的流程更高效。
當然,這樣的管理理念,肯定是取決于字節跳動所處的環境。畢竟它屬于創新性行業,一直在面臨不斷的挑戰和變化,以及劇烈的外部競爭壓力,所以在管理上盡量減少規則,保持組織的靈活性,以此來適應業務的發展,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那是不是就不需要流程了?思維不能二元化,完全沒有流程會更糟糕。流程太多的公司不會亂,只是會變得很慢、很僵化,而沒有流程規則的公司一定會非常混亂。字節跳動的解決方案是,提高人才的密度,增加有大局觀、有好價值觀、知識和能力也很全面的人才,讓人才密度的增長速度超過組織復雜度的增長速度。也就是他們一直推崇的“和優秀的人做有挑戰的事情”。
如果招的人理解力極差,那么公司的制度就得定得非常詳細。但是如果面對一群高素質的人才,就可以將規則定得很簡單,簡化成少數原則。大家照著原則而不是手把手的規則來配合,甚至只要知道目標,結合常識就可以行動。
一般來講,規則是最容易增加的,因為總有公司可以參考,市面上還有非常多的書籍、課程。而招聘,特別是招到上面提到的這種高質量人才,可就難多了。不過,就像張一鳴一直推崇延遲滿足感一樣,他做事也一向堅持“短期浮虧,長期受益”的原則,顯然,增加人才密度,同時控制組織復雜度,就是一項短期浮虧,長期受益的投資。
一味增加流程,其實是一種偷懶的行為。
說完人才,我們再來看工具。雖然說人才是關鍵,但光把他們招進來還不行,還得借助工具來發揮他們最大的價值。先進的工具也意味著先進的工作方式,當你使用時,使用的不僅僅是工具本身,同時也不自覺地使用了先進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
因此,對工具的投入和應用,字節跳動從一開始就給予了非同尋常的重視。打個比方,在日常工作中,每人每天都要使用大量工具,那么每件工具只要改進 5%,就能對公司效率產生巨大影響。
以溝通工具為例,溝通對于信息的創造、分發、流轉和消費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公司最重要的一個通用工具,對于讓信息最大化透明、讓多元的聲音出現至關重要。而字節跳動為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具,曾經多次嘗試,比如最開始使用 Skype,接著是企業微信、Slack 和釘釘等,隨著公司的發展,漸漸發現這些工具都不能完全滿足他們對于協作效率的要求,于是就自主開發了“飛書”。
此外,還有協同文檔、日歷、線上辦公室等等,隨著內部需求的明確,各種各樣的工具被量身打造了出來。而各種工具的充分使用,也讓字節跳動保證了其信息的透明流通性。這是字節的底層價值觀,在張一鳴看來,公司就像產品一樣,本質上做的是信息管理,所以信息流動的效率是構建一切效率的基礎。
我有一位在字節跳動身居要職的朋友告訴我,張一鳴是一個戰略天才,他不會總變來變去,根本的東西想清楚了,就會堅定地推行。無論是產品、文化、人才,還是信息流的構建。
字節跳動是個非常好的商業案例,這家公司在一片看起來戰爭已經結束的土地上,憑借信息流陡然崛起,其中有很多值得個人和企業學習的東西。今天的內容只是一個碎片感受,大部分是我的理解,有機會再聊。
作者:池建強
來源:MacTalk(ID:MacTalkPro)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