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焦慮時代,企業對轉化率的要求越來越嚴苛,所以在選擇KOL時更要權衡各種要素。那么要如何實現KOL投放的高轉化呢?
前面我曾經說過,在品牌營銷上如何花小錢干大事,或是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是2020年所有品牌共同的一個課題。
對于品牌廣告投放來說,KOL都是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環,但就實操經驗來看,花了錢沒有效果,也是非常地淡……疼。
尤其是流量焦慮時代,企業對轉化率的要求越來越嚴苛,所以在選擇KOL時更要權衡各種要素。
關于做好KOL投放,我總結了5個關鍵步驟:
以下一個個詳細展開,enjoy:
在開始做傳播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要做品牌曝光提高知名度,還是單純地為了銷售轉化,而不同的目的對于品牌方投放來說優先選擇的渠道也會有所不同。
籠統來說,微博、B站更適合做曝光,公眾號、小紅書、快手抖音、直播更適合做轉化。
①定人群,看預算
首先,要明確你的廣告是想做給誰看,所以在投放過程中要清晰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產品或是活動到底適合哪一類型的KOL,再去認真了解每一個KOL背后的粉絲畫像,兩者進行適配。
其次,基于你的預算,然后讓媒介機構或者廣告公司提供報價單,可以在給出的報價單里先找合適價位的進行篩選,或者是把意向的KOL圈出來,再通過其他的方式如資源置換,打包推廣等方式cover住預算。
②做評估,巧用工具
很多品牌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只看廣告公司提供的數據就決定投放。
有時候廣告公司給的KOL數據很漂亮,但如果不想花冤枉錢還是要多往深里挖掘,才能找到質量好、效果優的KOL。
除了人工花點時間去鑒別水號之外,這里分享幾個我們常用的工具給大家。
西瓜數據平臺是我們用得比較多的平臺之一,可以看到我們常用的判斷閱讀量是否注水的“閱讀量增長曲線”,關鍵是還免費(還可導出具體數據表格)。
它有投前公眾號診斷、公眾號對比、閱讀數監控、投放效果分析以及競品投放效果,還可以用刪文檢測,總的來說對品牌還是比較友好的一個平臺。
以下是我用深夜發媸作為公眾號診斷的示范,可以看到基本的數據、還有用戶畫像標簽都有覆蓋到,驚喜的是還能推薦相似公眾號。
新榜成立得比較早,收錄賬號更多一些,但有一點新榜是收費的,如果是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做投前賬號監測建議還是優先考慮西瓜。
但這里要說的是新榜的新抖平臺,也就是抖音賬號的評估。
在新抖上,可以看到抖音博主的一些基礎數據,例如近30天的增粉數和獲贊數,如果要發掘更深層的粉絲畫像那些,就需要付費了。
由于B站內容的多元化和開放性,它的商業價值我一直頗為看好。
在火燒云數據平臺上,免費可以查詢到Up主的作品歷史平均圖文數據,還有進行分鐘級監測,其他更高階版的功能則需要收費了。
小紅書的話可以用千瓜數據平臺,但是同樣是付費的,在這里我就不多做展開。
當然,各個工具功能也各有側重,建議大家平時還是目的出發,同時多結合幾個平臺的數據,這樣子才能評估得更加的全面,,踩坑得幾率也會更小。
品牌和KOL雙方的合作應該看成是一場互贏的品牌聯動,而不單單是金主爸爸砸錢買廣告那么簡單,品牌想讓博主的粉絲成為我們的粉絲,那么就要在投放內容上多下點功夫。
要記住的一點是,種草不是丟給KOL就完了,你需要很多內容。
而內容投放我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①KOL撰文,尊重平臺調性
如果是KOL寫推廣文案的,那么品牌方要確定你的推廣核心需求,把需要呈現的點盡量詳細地用一個需求表整理出來發給博主,讓博主根據他的粉絲群體來定制內容,當然最后文案一定要做好審核溝通。
以我們曾經做的一次面膜產品為例,給出的內容方向需求非常的明確,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②品牌撰文,切忌一稿全網通用
針對用戶定制化內容:
推廣的內容要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根據不同KOL粉絲群體的興趣點來定制,而不是只表達品牌主想要推廣的內容,更不能一篇通稿全網用。(敲重點!!!!)
內容要有趣有用:
比如美食KOL可以分享菜譜、美食推薦等干貨,從而引入推廣等等,太直接的內容,用戶很難買單。
舉個例子,HFP的投放公眾號的方式我覺得是值得很多品牌去借鑒的:
1)每個領域有自己的通稿文案,可以根據KOL的需求去進行調整通稿的內容細節(包括內容結構、賣點、排版、福利優惠等)。
2)他們會根據用戶需求跟產品文案做掛鉤,主要是為解決的用戶痛點而撰文,比如:
所以當我們在輸出內容的時候,就需要考慮這一點:你呈現出來的內容是不是與用戶真正的痛點相結合,是否具體到某個覆蓋面或者和某個需求點以及具體產品匹配。
③評論區水軍很重要
當然這里的水軍不是指讓KOL或是自己花錢買水軍刷量哈,是指評論區植入,一個是品牌的植入,一個是安排自己的人充當讀者在內容底下寫評論,具體參考淘寶買家秀。
玩法一:金字塔型,通過頭肩腰尾部KOL矩陣傳播,層層滲透。
這種適合預算比較充足的品牌,比如我之前寫過的雅詩蘭黛走的就是這個路線:
玩法二:IP綁定型,綁定頭部IP捆綁營銷,中心化資源,ICON化傳播。
這種也是屬于預算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可以找頭部KOL或是明星為品牌產品打造一條抖音或是小紅書,類似李佳琦、楊冪同款。
然后品牌再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分發給不同的渠道,借勢做傳播。
比如小仙燉,合作張雨綺、張柏芝、景甜這類自帶「貴婦」、「養生」標簽的明星,通過她們分享自己長期吃小仙燉的得,對原視頻進行二次創作傳播,借助明星的影響力分發滲透到小紅書、抖音等年輕人聚集的空間,通過長尾效應來持續發力。
玩法三:集體式刷屏型,通過腰尾部KOL甚至KOC、素人號同頻、共振,以小博大,逆襲發聲。
今年的頭部紅人吃香程度可能不及腰部甚至素人KOL,品牌方選擇權較多。
相對來說,細分垂直類的KOL或達人用戶、素人KOL等等,往往因為沒有那么高的輿論噱頭,而擁有較多的粉絲信任度。同時她們的創作空間和時間相對來說比較自由,配合度也比較高,費用也比較低,適合以量制勝。
比如鐘薛高,它在2018年的“618”才開始爆發。但據說小紅書里每3個吃貨,就有一個人知道鐘薛高,可以看它在小紅書的刷屏程度。
總結一下,金字塔型和IP綁定型,通過矩陣傳播能夠帶來規模效應。
集體式刷屏型對于創新品牌、以及缺乏足量垂直頭部KOL支撐的品牌而言十分友好,性價比更優,也是對長尾流量的極致利用。
什么樣的KOL可以算優質KOL?
以公眾號為例,先說說目前公眾號我認為的一些行業標準。打開率普遍1-2%,閱讀轉化率3%左右,5%是已經算是很優質的賬號了。也就是說一篇10W+閱讀量的投放,訂單量粗暴計算是3000-5000單。
那么,我的建議是試水過優質的賬號可以簽框架協議進行長期合作。
像名創優品公眾號開放BD合作的時候,很多金主爸爸們會要求簽年框,反復多投,比如上文提到的HFP就做到了一周一篇推文。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來自身品牌與KOL深度綁定,直接把KOL的粉絲變成品牌簇擁;二來是有價格優勢,壓價的折扣空間會比較大。
如果內容平臺足夠成熟,流量價格也會變高,所以品牌要做到“提前入場”。
“完美日記”就是利用外部紅利順勢而為的典型案例。首先抓住了小紅書,后面抓住了抖音,然后到淘寶直播,最后歸于私域流量群的運營。它把平臺紅利吃得最狠,吃得最透,吃得最深。
但互聯網平臺流量趨勢,變化的速度非常快。小紅書、抖音、直播再到私域,這四撥紅利的切換發生在短短的兩年之內,這提醒品牌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敏感度,才能從這些變化中找到新的機會。
什么是流量承接?一個是電商賣貨引流,另一個是私域流量圈人。
當然,受平臺規則限制,這個可能更適合公眾號投放的引流。
因為私域流量的爆火,2019年下半年來也不流行引流關注公眾號了,而是引導粉絲添加個人號+社群,比如可以跟KOL溝通,在投放公眾號的時候,可以在文章適當以福利的形式(優惠券或是贈品)引導博主的粉絲關注。
至于怎么盤活這波圈進來的流量,我的建議是,個人號要做好精細化運營,日常不賣貨,只分享內容,提高靜默下單比例,然后在大促期間放大招統一來一波大的活動刺激交易。
社群的運營也一樣,只做干貨輸出群、專家解答群、打卡群、產品體驗官群等,至于福利群、活動群、賣貨群都功利性太強,可以在大促收割前玩個“閃購群”,限時幾天,活動結束群就解散。
這個需要結合你們投放的考核指標,投放需求不同,還有不同的平臺輸出,考核指標也是不一樣的,以我操盤過的一個項目為例,因為我們做的是品牌曝光,對帶貨轉化沒有需求,所以我需要分析的幾個指標主要是:
以微博為例,閱讀量、轉發量、評論量、點贊量,還有這個KOL的內容質量,粉絲真實評論反饋都是我比較在意的綜合指標。
分兩種情況:
我們會根據整體投放數據給這些KOL做分類,例如,哪些KOL適合做品牌曝光,哪些KOL適合帶貨,哪些KOL適合什么品類,優劣勢有哪些?都逐一用表格做好記錄匯總。
如果你有了自己的KOL池(KOL粉絲畫像,投放記錄,閱讀,互動,價格等數據的變化趨勢),對于下一次的投放就比較不容易踩雷了。
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跟有多少預算直接相關),但是產出比還是很可觀的。
最后,找到合適的推廣渠道只是錦上添花,一套完整的”組合拳“才是品效合一的關鍵 :產品是否優質剛需,品牌長期建設的影響力沉淀,以及用戶心智的深耕,都會劍指消費者是否為你的產品買單。
以上就是今天的關于KOL投放2.0版本的干貨分享啦。
作者:木蘭姐
來源:木蘭姐(ID:mulanjie-)
相關閱讀:
1.最全直播帶貨指南:KOL投放策略 !
2.KOL投放10條技巧!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