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只有利益誘導,才能引發消費者主動傳播?
前兩天跟幾位在市場部工作的朋友聊天,談到最近有沒有什么創新的營銷玩法?大家竟不謀而合的給出了一個答案:只要不花錢或者少花錢,怎么玩都行!而他們所在的公司既有國內外知名的品牌、也有主流的互聯網大廠。這說明在整體市場環境下行的一年多時間里,各家公司的市場部已經適應了在零成本或低成本的艱苦條件下,開展市場營銷工作的狀態。
市場部的預算雖然大大的縮水,但營銷工作還是得繼續開展,流量的爭奪更是不能停歇;因此在這樣的局面之下,推動了以增長黑客和裂變為代表的增長營銷的盛行。
Luckin coffee的裂變營銷玩法:拉新獎勵、紅包游戲、IP助力、關系裂變等。
知識付費常見裂變營銷玩法:海報分銷、拼團裂變、好友助力、邀好友看等
我們可以發現,裂變營銷的底層邏輯其實是把廣告費用變成了用戶福利,以此來撬動用戶的社交關系實現分享傳播。在整個裂變游戲的設計中,引發主動傳播最重要的誘因是福利。然而送福利這件事一不小心就會被薅羊毛,帶來了金錢上的損失不說,好不容易搶奪過來的這些用戶,他們的精準性也值得懷疑和商榷。
因此需要思考,如果放棄了福利誘導這個王牌抓手,我們還能怎樣去激發用戶主動傳播?先來回顧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現象級傳播案例:
活動展示了患有自閉癥、腦癱、唐氏綜合征等小朋友的畫作,用戶可以支付1元(或其它金額)購買喜歡的作品,所有的款項將支持“藝術點亮生命”項目,幫助精智力障礙的特殊群體融入社會。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與傳統價值觀大相徑庭的喪文化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抓住這種流行熱度“喪茶快閃店”落地成都,短時間內迅速竄紅火爆網絡。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網易云音樂將點贊數最高的5000條優質樂評,搬進了地鐵,讓無意間走近的人感受到溫暖和認同,看見音樂的力量。
講述了留守老人為了準備城里孫子在電話里索求的新年禮物,走遍全村尋找佩奇的過程,最終用鼓風機做了一個獨出心裁的小豬佩奇。
精彩的TVC值得多看幾次——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天貓選擇經典國貨品牌打造腦洞大開的跨界產品,從設計包裝到產品本身,賦予傳統國貨全新形象。
引起這些案例在社交平臺刷屏的因素有很多:喚醒人們的愛心,緊追年輕人文化,讓受眾產生情感認同,獵奇新穎的產品等。在沒有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70、80年代,也依然會產生許多產品、話題、思想和行為等在村口的閑話中心流傳著。
這說明流行的事物背后,隱藏著一些讓人主動傳播的重要因素和范式,只要把它們提煉總結出來,引起用戶主動傳播的概率將會大大提升。
今天主要跟各位介紹三種可以誘發主動傳播的因素:
沃頓商學院教授 Jonah Berger 是這樣解釋社交貨幣的:“就像人們使用貨幣購買到商品或服務一樣,使用社交貨幣能夠獲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評和更積極的印象。如果產品和思想能使人們看起來更優秀、更瀟灑、更爽朗,那這些產品和思想自然會變成社交貨幣”
說通俗一點,社交貨幣是能滿足人們形象建立和身份炫耀的需求。 通常可以由以下方式來鑄造社交貨幣:
不管是公司的產品還是思想,讓人們記住并產生傳播討論則要提煉出它們的內在吸引力。以一種令人眼前一亮的方式(事物有趣、新奇、心動,制造神秘感和爭議等)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式。
戴森卷發棒:這個神奇的黑科技不僅能夠自動卷住頭發定型,還有氣流同步吹干頭發。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全球愛美人士的熱捧,國內預售更是一搶而空!
你是否思考過自己為什么會喜歡打王者榮耀?怎樣的動力讓你持續的玩?原因歸結于游戲里面的規則設計,沖刺排名、獲得新皮膚等機制能夠證明你在游戲中取得的成就,在社交平臺上和朋友面前鼓吹炫耀,贏得優越感。
假如某人得到了別人買不到的產品、或別人享受不到的尊貴服務,就會覺得這個產品和服務擁有更高的市場價值。同時會更積極地將信息轉告給身邊的人,能讓自己顯得更加優秀、重要或讓人羨慕。
小紅書鮮肉男模送貨上門
在構思文案、平面、TVC、互動、活動等傳播內容的時候,我們經常遵循的一種原則叫“引發消費者的共鳴”。因為觸動情感情緒的事情能夠激發人們的分享欲望,更有可能成為大家生活中的談資。
情緒通常會劃分為兩種:積極的情緒,開心、興奮等讓人感到舒心的情緒;消極的情緒,擔憂、悲傷等會讓人難過的情緒。然而在這兩種情緒中,有些能夠增加人們的分享欲望,有些卻會破壞人們的分享欲望。影響分享行為主要是看這種情緒是否具備喚醒效果,因為喚醒效果好的情緒往往更能讓人主動分享。因此我們可以把情緒重新分為高喚醒情緒和低喚醒情緒,以此來判定一種情緒是否能夠激發人們的主動傳播和分享。
高喚醒情緒更能引發主動傳播:包括敬畏、興奮、幽默、生氣、擔憂、激動、感動、驚喜等
低喚醒情緒很難引發主動傳播:包括滿足、安心、失落、輕松、平靜、悲傷、寂寥等。
周董9月份的新歌《說好不哭》,激發了80、90后的多種高喚醒情緒(興奮、感動、驚喜等),于是他們開始不約而同地在朋友圈刷屏發表心聲和感言,以至于這首歌上線不到2小時銷售額就破千萬。
(好聽的歌值得多聽幾次)
當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出差或者度假,想找個餐廳吃飯,面對街道和商場琳瑯滿目的餐廳卻不知道如何選擇。這時候往往會相信多數服從少數的道理,選擇一家人氣興旺的餐廳就餐。而門庭冷清的餐廳自然不在考慮范圍,生意這么差要么難吃要么貴。這種現象被稱作“社會證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決定其實都是模仿別人的決定而做出的,因為別人會了解自己并不知曉的信息,他們的行為可以作為選擇的參照。
可視的事物更容易被大家公開討論,也更容易激發大家的行動欲望。在這里推薦兩種設計方法讓事物具備更強的可視性:1. 將私人的事情公開化,為私人的選擇、行為和觀點標示一個公開的信號。2. 創造行為剩余,設計能夠自我宣傳的產品或行為。當有人在使用這種產品或者行為時,被別人看到并模仿。
近兩年無數網紅餐廳、網紅景點、網紅文化和行為涌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當有人在社交媒體分享重慶輕軌穿樓的奇特景象,無數旅游愛好者看到后前往打卡;當你在旅游時發現大家都在排隊喝摔碗酒,這時你也會忍不住體驗一下喝完酒把碗摔碎的痛快感。當聽說有一家集造型創意、吃法新穎、口味鮮美于一身的炭火烤肉餐廳時,面對這種饕餮的誘惑,你會把“不瘦二十斤不換頭像”的決心拋之腦后,前往拔草。
這些網紅餐廳、景點、文化、行為很多一直都存在,只是被社交分享和口頭傳播之后讓它們具備了更強的可視性,從而引發群眾的爭相效仿和追捧。
設計社交貨幣、高喚醒情緒和可視的事物,輕松獲得人們的主動傳播。
成都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泡泡Ter(ID:PPT-Master)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