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釘釘和企業微信,暗自較上勁了,24小時內,分別放出兩招。
先來看釘釘,開了一場直播發布會,發布了5.0版本,這個上線五周年的全新升級,包含了在線辦公室、圈子、只能客戶管理產品等功能。
最令人關注的是圈子功能,和微信去年上線的「圈子」功能同名,但不同于微信以興趣劃分圈子,「釘釘圈子」分為內部圈、在線教育圈、商業交流圈、社群運營圈四種模式。從命名可以看到,如今如火如荼的在線教育和私域流量,是本次「釘釘圈子」瞄準的。
在發布會上,釘釘CEO陳航重點提及了“在線教學圈”,該圈子的主要特征是方便教師“多群直播”高效開展教學工作。
通過“在線教學圈”,利用在線開課的多群直播、群發助手以及布置作業功能,企業和機構講師可以創建一站式線上課堂,發通知、直播上課、布置點評作業。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一天,我們發現微信和企業微信似乎聯合限時推廣一個新功能「上課直播」。
如圖所示,一些微信群在「+」按鈕功能內,出現了「上課直播」按鈕,用戶點擊后,便會跳到身份驗證頁面,進行家長還是老師的驗證,值得注意的是,身份驗證服務是由企業微信提供的。
身份認證為老師的用戶,之后便可以在該微信群開啟直播進行授課。
目前該功能還未正式上線,并非所有微信群都有該功能的限時推廣,從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大多數有該功能的群均有一個特點,就是群內有用戶微信號和企業微信號進行了綁定。該功能的推廣投放策略到底是怎樣,目前還不得所知。
與微信的“難以捉摸”相比,釘釘的目的就明顯很多:用圈子打造私域流量。實際上,這并非釘釘首次探索社交領域,卻一直未取得優秀“戰果”,想要靠圈子重啟“社交”,結果會如何?
這一次,通過圈子,釘釘和私域流量掛上了鉤,這也讓釘釘這個辦公平臺,增添了幾分社交屬性。
實際上,這作為微信社區工具——「微信圈子」的思路“不謀而合”。自「微信圈子」上線一來,就引起了企業們的“特別關注”,由于其是通過去中心化模式的內容社交平臺,所以商家可以能通過更軟更隱性的方式輸出品牌價值,拉新與運營自己的核心用戶,最終實現轉化。
從產品形態上看,兩個圈子也較為類似,都是以圖片和視頻為主要形式的短內容社區,相比于群聊里的快速刷屏,社區形式更利于將有價值的內容沉淀下來。
不過,雖然都是通過內容分享來建立私域流量,但在針對人群、玩法等方面,「微信圈子」與「釘釘圈子」還是有很大區別。
有趣的是,不管是釘釘推出的圈子,還是微信群上線中“上課直播”為老師“開小灶”,矛頭都直指在線教育領域,隨著新一輪能力的推出,雙方的教育資源爭奪戰也正式打響。
超級App紛紛投入“教學”場景,本來也實屬意料之中。
一方面,在疫情籠罩的背景下,線下教學活動全部關停,轉移至線上,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學機構都急需靠譜的線上教學工具來保證日常工作,且涉及老師、家長、學生三方,用戶基數大,有需求就有機會;另一方面,由于教學關系的特殊性,三方用戶黏性高的同時,老師對家長、家長對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強制約束性,只要能夠吸引老師,就會自然帶動家長、學生,實現“一帶多”的高效增長。
所以無論是釘釘還是微信,都在盡可能的為老師提供教學工具,幫助老師高效完成工作,用老師帶動家長、學生資源。不過由于釘釘和微信本身的屬性不同,二者在打法上也有細微的差異:
事實上,想要分搶“在線教育”這塊大蛋糕,光靠提供教學工具明顯是不夠的,雖然由于疫情不得不線上教學,但對此的焦慮和擔憂卻從未停止過。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線上教育可能是頓“美餐”,但疫情之后,能否持續仍然是個未知數,對于釘釘和微信來說,如果不解決在線教育“難互動”“難反饋”等核心問題,恐怕也難逃“人走茶涼”的結局。
作者:小程序觀察
來源: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