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8068886

    寫給2020年廣告業的20條 - 成都廣告公司

    時間:2020-01-06

    作者:范耀威,插畫:豬堅強,首發:小a亂彈


    1、生于我會,死于我只會

    世界上最會賺錢的廣告人,WPP的前掌門人蘇銘天爵士(Sr. Martin Sorrell)再就業,開辦數字營銷機構,取名S4Capital。

    網站列出三大逆天優勢:Faster、better、cheaper,全方位挑戰傳統廣告公司。沒錯,就是讓甲方向往,代理商抓狂的「更快、更好、更便宜」。

    大多數代理商認為不可能,蘇銘天「我行我上」。

    蘇爵士一手把WPP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廣告集團,其眼光、領導力、執行力非比尋常。他今天下的這盤大棋,直取傳統廣告公司首級。

    他提到,「越來越多的品牌主要求自己來控制自己的營銷環節,當品牌主要在該環節占據主導權的時候,我們S4Capital是極其樂意輔助我們的客戶的?!?/strong>

    蘇爵士果然識時務,但這放在過去,會被視為不可理喻。代理商認為不讓我一手包辦,這是對我的不信任,對我專業的侮辱。

    廣告公司和廣告人被淘汰,無非是「我只會」。不會?現在就學!35歲的廣告人和35歲的程序員面臨同樣的麻煩,去適應,還是去賣保險和做房產中介?經驗豐富?新形勢下,經驗廉價得像負心漢的諾言。

    IBM一早喊出「隨需應變(On Demand)」的戰略口號,再也不敢以自我為中心。Faster、better、cheaper儼然成為廣告業最新大殺器,快如Zara,優似優衣庫,廉比拼多多,每一個都能單獨成為絕招,何況三合一。

    這三項優勢,顯然不屬于「我只會」的人。

     

    2、那些失去情懷的甲方們

    自喬幫主過世后,蘋果廣告的情懷不見了。幫主在位,「借創造力改變世界」的使命感處處可見。

    1984和Think different已被寫進廣告史。

    「致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或許他們是別人眼里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這是喬幫主的內心OS,他信,我們也信。

    庫克時代,廣告講究視覺沖擊,抖小機靈,偶爾還加點討年輕人喜歡的搞笑趣味,但絲毫不含糊的是——帶貨。

    舉例:電視廣告Unlock篇,女子用臉打開各式各樣的鎖,強調iPhone X人臉開鎖賣點;電視廣告Bounce篇,男子在街頭到處彈跳,兜售無線Airpod帶來的自由自在。

    怪不了庫克,實利廣告是大勢所趨,賣不動貨,大家都要玩完。

    繁榮的年份,大家喜歡談理想,經濟不景,品牌推廣要為銷售業績負責。

    當市場部需要拿著廣告方案,小心翼翼征求運營、產品和銷售負責人意見時,傳播硬核賣點成為拿到贊成票的最佳路徑。

    首先,數字化時代,創新被大大加速,新技術、新產品、新品類層出不窮。每個企業都在挖空心思提供人無我有的產品和服務,廣告趨向于利益訴求。 

    其次,現在的消費者無比精明,一眼就能看穿你的營銷意圖。

    既然是廣告,那就直接放馬過來,東西好,我就買單。情懷大道理,往往含蓄,迂回,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講透,講得動人??烧l有空?誰在乎?年輕人都很忙,不是忙著996,就是忙著刷抖音和聊微信。

    有人問,情懷廣告與實利廣告能不能結合?

    2019年10月12日,基普喬格以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刷新馬拉松世界紀錄。Nike為他打造跑鞋、背心、緊身褲、護臂和跑步襪。

    事件刷爆全球社交媒體。突破人類極限,有情懷;運用黑科技,有賣點。這事的關鍵是:甲方有錢。


    3、今天的直播帶不動明天的貨

    直播帶貨能夠代替品牌建設嗎?

    所謂的賣斷貨,不過是以超低折扣為誘餌,吸引撿便宜的大眾,借李佳琦和薇婭之手刷出一片泡沫般的繁榮。全場無二的低價,百分百大撒幣,傻子才會拒絕,但然后呢?恢復原價他們還來剁手嗎?

    主播和網紅并不重視研究商品,他只向品牌商和供應鏈去要價格。薇婭她再專業,一天賣一兩百個商品,她有時間研究產品嗎?

    暢銷書《今日簡史》斷言,「我們現在對于資本主義這個現代神話的信仰,是由好萊塢和流行產業的藝術創作在支撐。我們相信買更多東西就會更開心,是因為在屏幕上親眼見過資本主義的天堂。」

    這個天堂幻境,顯然帶貨主播是沒有辦法創造的。沒有「品」支撐的「效」,不過是一座建在沙堆上的樓閣。品牌形象的塑造依然不能缺位。

    講故事,用基于KISS (keep it simple and sweet) 原則,用故事打動人心,讓人笑,哭,震驚,感悟。

    只不過今天講故事的方式,可以用更多的方式實現,視頻、互動、事件、公關等等。


    4、真正地善待員工

    「瘋子」企業家理查德·布蘭森爵士的一句話被奉為經典:Train people well enough so they can leave, treat them well enough, so they don't want to。(用心培養員工使他們能夠離開,用心對待他們讓他們不愿走)。

    創造力是廣告公司的發動機,許多公司做不下去,根本原因是人才匱乏,招不到或者流失殆盡。所謂Train people well,在我看來是給他們足夠多學習機會和實戰次數;而Treat them well這方面我跟很多人看法不同。

    我認為真正的善待員工,不在于薪水多個幾千幾百,過年過節多放幾天假,或者多請大家唱幾次卡拉ok。

    善待員工在于提高人才密度。

    《奈飛文化手冊》的作者,奈飛前首席人才官帕蒂·麥考德認為,「一流員工在工作中的幸福不應該是美味沙拉、睡袋或桌球工作中,真實持久的幸福源于和優秀的人才一起學習,深入地解決問題?!?nbsp;


    5、生意是客戶的,命是自己的

    為了熱愛的事業,值得賠掉小命嗎?我們接受客戶的托付,不辱使命,希望達成brilliant idea + perfect execution——令人神往的雙響炮。這個雙響炮會吞噬大量的時間。

    Brilliant idea需要發揮Edward de Bono的橫向思維大法,創意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日思夜想,沒有止境。

    Perfect execution靠細節取勝,特別是跟第三方合作,事無巨細,反復打磨。廣告人夜以繼日的付出讓人感動,這些人推動著商業的進步,優質產品家喻戶曉,品牌精神鼓舞人心。但不管怎么說,這個事業不值得我們忽視健康,付出性命。生命無價,再高的服務費都不能買斷。

    一些做法能夠減少熬夜:只選擇聰明的人,高智商意味著高效,1個小時完成普通人數小時的創作量;少加班,把時間投入到學習和鍛煉身體,反過來會讓人更聰明;拋棄層層匯報的落后流程,小團隊作戰,前線的戰士決策。


    6、長久的口碑勝過眼前的小利

    在星巴克連店內wifi上網,登錄頁面跳出15秒視頻,主題是「外賣不提供卡布奇諾」。因為「一杯卡布奇諾,誘人的奶泡只能持續幾分鐘,就像很多美好的事物,不提供卡布奇諾,因為我們對品質的堅持?!剐前涂朔胖戾X不賺,看似吃大虧,其實華爾街的資本家心里比誰都明白——這是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博弈之后,作出的最優選擇。堅持品質,提高滿意度和忠誠度,方便一次次割韭菜。

    一家海外公司找我們設計卡通角色,我們回復說,這不是我們的主業,我們的長處在給品牌做傳播戰役和科技創新,專門做角色設計的公司更適合;一個著名電器品牌邀請我們參加比稿,提供高額比稿費,聽完簡報,我們決定拒絕。

    根據經驗判斷,我們將無法達到客戶的期望值。這也是一種誠實吧,為他們好,也為自己好。投入大量心血,到頭來連名字都不好意思放在創作人員名單。甲方不高興,團隊不開心,滿滿負能量,得不償失。

    對了,星巴克2019年Q3財報顯示,凈利潤強勢逆轉64%。


    7、春天花會開,花錢的花

    年關將至,你將看到無數喜氣洋洋的春節營銷。

    一個巨大的廣告費黑洞正在形成,大量的預算將被吞噬。

    問題出在甲方和代理商對春節營銷的刻板印象。一定要有春聯和煙花,一定要有思鄉情結,一定要面對父母和親戚的刁難。

    一旦項目「無比正確」,它就面臨被消費者忽視的風險。Heinz M Goldmann提出營銷公式「AIDA法則」被奉為經典,Attention―Interest―Desire―Action,很多品牌第一步就輸了。

    看看REI的節日營銷怎樣玩出花!美國戶外用品商店REI在「黑色星期五」(相當于國內的雙十一)當天,做出驚人之舉:143家戶外用品店全部關門,今天不賣貨,號召全民到戶外游玩。

    24小時內帶來「social media mentions rose 7000%, with 2.7 billion PR impressions」。

    打破刻板印象,總能抓住眼球,馬斯克的電動皮卡就是明證,這疑似電影「銀翼殺手」的設計,發布一天預訂達15萬輛。

    什么樣的春節營銷有機會上熱搜?19世紀70年代,美國《紐約太陽報》的編輯主任約翰·博加特說過一句話,成為西方報界選擇新聞的標準: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8、沒有那么大的頭,別戴那么大的帽

    觀察2018、2019年初的2支刷屏的視頻,《三分鐘》和《啥是佩奇》,發現什么共同點?是什么保證它的刷屏?你以為全是編劇的功勞嗎?

    好故事當然重要,但要霸屏雙微,好故事只是個起表價。

    試問,如果《三分鐘》沒有蘋果這個IP、陳可辛這個大導、坊間傳說500萬+的大制作和朋友圈投放,如果《啥是佩奇》沒有Peppa Pig、張大鵬、精良的制作,它有多大的機率出圈進而引爆流行?

    這兩支影片的刷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大IP的勝利,是大咖導演的勝利,是大制作的勝利。完全是實力圈粉。

    下次你的客戶叫你刷個屏時,你可以問他,有錢搞到這三大標配嗎?大家都要實際一點,沒有那么大的頭,就不要戴那么大的帽子。刷屏視頻,基本上是土豪玩家的特供。預算少又想效果好,不如整點別的。

     

    9、甲方開始比乙方狂

    在冰川徒步,強風每秒超20米,差點兒把大伙刮進冰窟窿。好險,但畢生難忘,不是嗎?從事廣告、營銷行業不也需要這種心態嗎?

    最好的團隊必然由一幫狂人組成,他們不甘心浪費生命于庸常。

    當我得知有些同事著迷于跳傘、潛水,以及不足為外人道的驚人嗜好時,我覺得這就對了。

    代理商的性格會決定品牌營銷的風格。

    平面設計大師施明德 (Stefan Sagmeister) 名留青史。他去藝術學校演講,竟讓紋身帥把海報文案刻他身上,充分表達了藝術創作的「痛楚」。全場無人忽略這張海報。

    企業選擇代理商,最好先了解一下這伙人的脾性。是沒有主見的小綿羊?還是膽大包天的死瘋子?

    互聯網改變世界,知識與權力達到空前的民主。機會更加均等,每個品牌都有可能出頭,只要負責人有一顆打破常規的野心。經濟不景氣,還要996,有人說,這年頭做廣告人好慘,但是我說,這是廣告人最幸福的時代!十幾年前,廣告不能夸張,不能自嘲,信息要夠硬,大膽點子十有八九被企業的官僚主義、保守思想殺死。但現在,甲方分分鐘趾高氣昂地說「你這想法不夠大膽」!出位的作品才有機會出圈,倒逼甲方不走尋常路。

    小心甲方,他們開始比乙方還狂。

     

    10、為客戶多做一點,不會錯

    演唱會結束,陳奕迅總會返場encore;用叮咚App買小黃魚,每次都會送我蔥;保險經紀人逢年過節贈我草莓、大米等土特產。

    「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我黨得到擁護的重要理由。

    是否能提供「獲得感」,這是評價一個人、一個商戶、一個平臺、一個執政黨的口碑標準。

    幫客戶多做一些,比如寫公關通稿、做一些額外的宣傳海報、在一些行業的大會分享客戶的廣告。既然雙方目標一致,都希望把品牌建設好,多做一點何樂而不為?

    一個快銷品甲方的好朋友坦言,他確實會讓代理商多做一些,但這都不是白做,這些人情他都記得。

    投桃報李,付款的時候也會比一般的流程要快。中國的人情社會,你為我好,我為你好,關系才會天長地久。

    西方雖是契約社會,但用心總有好報,Droga5老板David Droga講述他們的成功之道,他說「不是因為他們的策略部多牛,創意部多強,而在于Care(在乎),比客戶還要Care(在乎)他們的品牌,有時候甚至虧本都要把項目做好?!?/p>

    此前,我們向英國一家著名影視作公司詢問合作事宜,由于預算不足,他們婉拒,但他們寫了一封上千字的郵件,只為說一個No字。雖然這次未能合作,我也理解了他的誠意,看見了他的專業,未來還會找他。當前經濟形勢下,大家過得不容易,都希望被別人多愛一些。

     

    11、獵手型廣告公司有前途

    廣告公司一般有兩種收費方式,月費制或者項目制。

    月費制廣告公司如同農民,他的收入是可預期的,春種秋收,打理好一畝三分田,就不必為下頓飯擔驚受怕。

    項目制的廣告公司像獵手,有上頓沒下頓,常年奔波勞碌,每天思考如何才能打到下一個獵物。打不到獵物,會餓死,打到獵物,會樂死??傊C手的情緒波動很大。這明顯不符合養生的原則。

    按照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的說法,獵手壽命比較農民短。不過獵手的日子也是刺激的,「20個人守著一百平方公里的林子打獵采集,隔幾天就能打個大牲口大家一起開開葷,打完獵就一起嗨?!罐r民則是「500人守著一百平方公里的地方種地,一年忙到頭還得算計著過日子」。

    出于節約和提高效率,越來越多企業拋棄年費制,將營銷計劃打散成一個個項目分包給不同的代理商。2020年,農民們會失去很多糧食,獵手會多收很多美味。

     

    12、新一代廣告人憑啥拿高薪?

    憑全球視野和技術思維。為什么要有全球視野?

    西方發達國家的營銷理念,比我們國家要先進很多。

    要知道,國內兩家主打定位的營銷機構是打著「特勞特」和「里斯」的旗號賺大錢的。特勞特和里斯這兩個美國人以《定位》理論成名。

    西方民主政體下的自由和包容,營銷廣告從業者更能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漢堡王的碰瓷營銷、耐克的沖突營銷、泰國的沙雕廣告等等。

    將西方先進的理念結合本土文化特色,有助于產生新銳的創想。為什么要有技術思維?

    都2020年了。你看,拼多多就很少做傳統廣告,依賴大數據、算法,結合社交裂變迅速上市。幫助品牌成功,廣告只是其中一種手段,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才是王道,畢竟消費者是沖著產品和服務,而非廣告而來的。體驗即營銷,產品即廣告。

    以全球視野和技術思維為標桿,營銷和廣告行業會淘汰很多人。

     

    13、95后生可畏

    一家國際4A資深創意總監發來簡歷,第一頁寫明其獲得無數國際大獎,這引起我的興趣,翻到第二頁,發現其獲獎作品多為海報。這不過是為了獲獎而作的參賽稿,并非解決客戶的具體商業問題的真功夫。

    事件營銷?病毒視頻?數字互動?產品發明?商業轉型?欠奉。我不懷疑他的熱情與能力,但相比靈活、勤奮、有國際視野、為互聯網而生的新青年,他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勝算渺茫。

    參加One Show創意周之CIA最強實習生的評選,多位才華出眾的同學讓我印象深刻。有的滿腦子奇思妙想,有的臺風穩健說服力強,有的年紀輕輕投身全球創意活動。談到策略與創意,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光芒。

    我認為天才應該是這樣的,他能Tell me something I don't know in a way I never seen before;他能讓公司減少996,別人想一天,他只要想一個小時;他能攻克目前市場營銷的難題:更快更好更便宜。

    我還認為,利用天才團隊服務甲方,才能對得起人家不菲的服務費。

     

    14、他不要,就賣給他對手

    2013年播出的美劇《廣告狂人》第六季有一個情節,創意總監Don Draper參加亨氏番茄醬的比稿,三張海報雖想法高明,卻被客戶斃掉,因為想法太超前,「里面沒有放蕃茄醬瓶子」。

    2017年,亨氏的代理商David廣告說服客戶,成功將三張劇中的海報制作并發布。

    隨著《廣告狂人》的熱播,海報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討論。

    事實上,早在2013年第六季首播時,David廣告就想出了這個點子。多次向亨氏提案,一直被拒,到2017年才落地。點子從誕生到出街,足足努力了5年。我們的一個獲獎作品也有類似經歷。經歷3個品牌才有機會出頭。

    第一家說,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我不喜歡。第二家說,我們很喜歡,但我們沒有錢做,要不你們自己掏?第三家說,我喜歡,我有錢。

    好想法暫時不被人理解,很正常。

    孔子為什么周游列國?儒家學說在當時亂世是難以踐行的,在各國都受到冷遇。從55歲到68歲,他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向各國君主兜售他的big idea。一次孔子與弟子走散,子貢問鄭國人孔子在哪里。鄭國人說,東門邊有個老頭子,像一只喪家之狗在發呆。如果孔子早早放棄,還會有后來一統天下的孔孟之道嗎?

    被客戶拒絕,多堅持幾下,實在不行,找他的競爭對手聊聊。

     

    15、認真讀輸不了

    不是因為從事創意行業,才喜歡閱讀。閱讀的習慣從小有之,應該說,喜歡閱讀讓我更適合做這行。

    大衛·奧格威說過,「我更喜歡知識的有序,而非無知的混亂,我們一心追求知識,猶如豬追逐松露一樣。」

    所謂創意,不過是舊元素的新組合,知識儲備越多,捕獲靈感的機率就越高。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越有創意。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化古今中外某大家的知識為利器,把麻煩的客戶降服。

    過去跟一個來自以色列的廣告人共事。他一眼就能看穿表相,發現事物的本質。要知道,猶太人是世界上讀書最勤奮的民族,平均每人一年64本。

    旅行者綠茶,談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時說,「幾乎每條街都有不止一家書店,這個人口不足80萬的小城,這樣的書店容量真是讓人贊嘆......在荷蘭,書店就像咖啡館一樣,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風景,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闺y怪當地廣告公司屢獲世界級大獎。

    怎樣才能在廣告、營銷行業里快速升職加薪?

    那些告訴你有捷徑,有妙招的,跟莆田系一樣值得你提防。

    唯一的出路就是持之以恒,不遺余力地學習。看看你的周圍,并沒有多少人花時間好好學習。很多人在日夜忙碌,疏于求學。你只要稍微努努力,就能高人一等。

     

    16、2019年讀過的一些書

    這一年我購買了47本書刊,看完7成左右。書單如下。

    1、《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

    2、《一切與想象有關:想象力如何創造人類》

    3、《人類砍頭小史》

    4、《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5、《喪鐘為誰而鳴》

    6、《太空旅行指南》

    7、《荒潮》

    8、《娛樂至死》

    9、《太陽照常升起》

    10、《墨菲定律》

    11、《iPhone簡史》

    12、《奇才:連續突破性創新者的創意啟示錄》

    13、《創造力:心流與創新心理學》

    14、《會契約論》

    15、《反套路:復雜世界的簡單法則》

    16、《National Geographic 1985年5月刊》

    17、《National Geographic 1969年12月刊》

    18、《未來的工作:傳統雇傭時代的終結》

    19、《江戶一日》

    20、《意志力銷售法》

    21、《全球上癮:咖啡如何攪動人類歷史》

    22、《The Art Of Client Service》

    23、《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4、《新周刊2018年度佳作》

    25、《大產品,小團》

    26、《奔跑吧程序員》

    27、《優勢談判:一位王牌談判大師的制勝密訣》

    28、《絕對成交之一個房地產銷售教父的自白》

    29、《為什么我們總是在逃避》

    30、《新周刊雜志打包2019年/2/3/4期》

    31、《基因傳》

    32、《嘩眾取寵》

    33、《奈飛文化手冊》

    34、《唐朝穿越指南》

    35、《達芬奇傳:從凡人到天才的創造力密碼》

    36、《超級連接者》

    37、《多樣性紅利:生活與工作中最有價值的認知工具》

    38、《這就是OKR》

    39、《朱de庸作品集 - 關于上班這件事》

    40、《朱de庸作品集 - 大家都有病》

    41、《認識顧客》

    42、《手術劇場:十九世紀外科學圖志》

    43、《佐藤大:沒有廢棄方案》

    44、《烈火金鋼》

    45、《HBO的內容戰略》

    46、《Marketing Management 15th edition》

    47、《閑散的哲學》


    2020年,希望能讀更多。


    17、國產廣告人登上歷史舞臺

    建國70周年,最深的感悟是,國富民強不會從天而降。從天而降的,只有炸彈和傳單。

    說到「不忘初心,艱苦奮斗」,外國人拼得比我們還兇。

    人家科比不是每天看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人家馬斯克不是每周工作120個小時嗎?

    看完祖國70周年慶典,全世界都明白一個道理:中國人是偏執狂。

    朋友黃海波的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按時完成工作的攝影師都不是好攝影師」。

    還記得你為什么進入這個行業嗎?你肯定是希望有所成就,期待30歲成為什么,40歲成為什么。找準熱愛的事情,把油門踩到底,就可能撞到大運。

    在我剛入行的時候,廣告業是4A的天下,4A是外籍廣告人的天下。中國本土人才,只能在食物鏈的底端謀生糊口。十幾年前,在一家國際4A公司,100多號人,很長一段時間,本土人最高職位只能做到創意組長。助理創意總監以上,全都是外籍或港臺。

    這戴著有色眼鏡的體制,終究敵不過中國經濟勇猛。站在國家經濟的肩膀上,我們的尊嚴才是尊嚴。

     

    18、沙雕就是注意力

    十年前,如果你向甲方提交沙雕廣告腳本,他們會認為你瘋了。

    老子的廠牌,你憑什么拿來開玩笑。今天,他們多半會笑納。

    因為他們也看到抖音上的沙雕視頻廣受歡迎。另外,市場部的老頭子淡出歷史舞臺,觀念接軌潮流的年輕人已經上位。他們上來就問,有梗嗎?好笑嗎?

    男士沐浴產品Old Spice的沙雕廣告紅透美國,創作者Crag Allen說:「很多人,特別是品牌方,并不尊重互聯網,當一個品牌試圖把目光轉向互聯網并跟網民進行互動的時候,那種感覺不像是平等的溝通,倒像一個40歲的父親居高臨下地對待他那讀中學的孩子?!?/strong>

    英國創意大師,BBH的創始人之一John Hegarty爵士曾有一番論述。

    他說,從廣告發展的歷程來看,沙雕廣告的涌現有它的必然,廣告業首先經歷了一個叫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獨特銷售主張)的階段,即拿產品的獨一無二的技術賣點說事。后來,產品同質化嚴重,大家很難再拿人無我有的東西來說事,廣告業進入ESP (Emotion Selling Proposition,情感銷售主張) 階段。

    情感價值,人們對品牌的感受——變成了品牌獨特之處。

    但是最近,我們進入了一個叫ISP (Irrational Selling Proposition,無厘頭銷售主張) 的階段。

    品牌方發現很多廣告都失效,因為鋪天蓋地,太多了!

    你得讓消費者看到更有想象力的東西,這時候荒誕的故事,特別對年輕人的胃口。

     

    19、致一位年輕創意人

    未來的廣告人才應該是什么樣子?

    朱然是中國獨立創意聯盟CIA「最貴實習生」之一,以1萬的月薪實習三個月。結束后她繼續到中國傳媒大學念碩士深造。

    她給我寫了一封感謝信,我這樣回復她:

    1?你勤奮,好學,很有激情,也很有責任心。時常見到你很早到公司,很晚離開,花大量時間思考解決之道。這是一個優秀創意工作者的基本,我很欣賞。

    2?這個行業講究團隊作戰,很多任務需要廣泛的協作。你跟客戶的良好溝通,跟其他同事的深厚交情,讓我看到你的高情商。

    3?創意是一項偉大的工作,它充滿挑戰,它每一天都是新的,它推動商業、文化、技術的進步。如果你熱愛創新,就好好走下去,它會給你很大的回報,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

    4?廣告行業是一個冷酷的迷人仙境,每天都要面對困難與挫折。越是冒險就越可能被否,希望你永遠有顆堅強的心。


    20、2020年廣告業更難嗎

    英國廣告圈的傳奇人物Paul Arden寫過一本暢銷全球,被譯成多國語言的小書,名為「It’s not how good you are,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

    西方營銷、廣告圈幾乎人手一本。新世相的張偉翻譯了中文版,名為《關鍵不是你現在有多棒,而是你想成為多棒的人》。

    張偉感言:「我們一直堅信,一個人對創造的熱情,是一種精神力量。大部分行業(尤其是廣告營銷)都是靠精神力量驅動的。當行業里其它人都在哀嘆時,那些信念堅定、信心十足、有力量對抗挫敗感的人,反倒會成為突出的上行者。」

    文案大師Dave Trott說出內情,寫作這本書時,Paul Arden已經患上一種無法治愈的肺部疾病,「當疾病最終將他的活動范圍限制在呼吸機的氧氣管長度時,我以為Paul的生命會像肺部一樣枯萎?!箾]想到他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把自己推上暢銷書作家的寶座。

    廣告業天然屬于有自虐傾向的人,就像《達芬奇密碼》中的苦修士塞拉斯,苦修帶勒得越痛,他就越開心。

    年景不好,你要奮斗求存,爭取活下去;年景好,你要奮斗求榮,爭取產出更多杰作。哪有一天容易過!如果你能認識到,痛苦是這個行業的必然,對于年景好壞,你就無所謂,無所畏。


    成都廣告公司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

    活動策劃攻略
    台湾中文娱乐网在线| 91在线视频精品|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九九九九| 黄色小说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视频7| 最近免费中文在线电影成人|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在线欧美v日韩v国产精品v|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精品网|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91精品视频网站|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18美女免费网站| 高清成年美女xx免费网站黄| 华人亚洲欧美精品国产|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三区|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国产AV国片精品|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福利体验试看120秒|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