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很多品牌營銷都如履薄冰。有的品牌選擇做公益,讓品牌形象更上一層樓;也有的品牌不小心翻車,引火上身遭眾人質疑。
這不,臺灣漢堡王這兩天就攤上大事了!因為疫情期間推出一款“武漢肺炎克星”的套餐,淪為眾矢之的,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尖浪口。 目前#漢堡王#和#漢堡王道歉#兩個微博話題,也都上了熱搜。
我們來看看臺灣漢堡王這次翻車事件始末,到底是怎么回事。
3月25日,漢堡王臺灣地區在其臉書賬號“BurgerKing漢堡王火烤美味分享團”的推文中,表示新推出一款“武漢肺炎克星”套餐。(賬號主體是中國臺北漢堡王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漢堡王的文案中還提到“防黑特又防武漢肺炎”。(所謂的黑特,其實是英文Hate的音譯,也就是討厭。)
奇葩套餐在網上傳開之后,就引起軒然大波,網友眾說紛紜....面對禍從天降,這時候“漢堡王中國”坐不住了,決定站出來給個說法。
3月29日,漢堡王中國官方微博發博文道歉。
看完漢堡王中國的發聲內容之后,在這里給大家劃幾個重點:
1、本是同根生,相煎不如相助:雖然臺灣漢堡王和漢堡王中國,并非同一家公司運營,但愿意為其致歉。
2、已經解決問題:表示聯系漢堡王臺灣地區負責人刪除該言論。
3、挽回品牌形象:傳達做公益的心是認真的。再次提醒大家漢堡中國之前積極抗疫,捐出100萬元。
面對漢堡王中國“代替道歉”式操作, 有人表示不買單,也有的表示“與它無瓜”。
第一反應是,漢堡王要涼涼了,它會成為下一個D&G嗎?
不少網友把矛頭指向總部,紛紛在線呼喚漢堡王應該蓋公章。認為總部應該站出來,同時表示這是本土化營銷沒做到位的表現。
也有人感受到漢堡王中國可能試圖撇清關系,偷換概念。
無論是臺灣漢堡王還是大陸漢堡王,品牌形象受損是肯定的了。畢竟作為品牌共同體,大陸漢堡王難以獨善其身。
拉黑抵制系列,且不說無法直視這個套餐名字,光是這樣的污名化操作,就讓人忍不住將其列入黑名單。
一些人diss起漢堡王口味,不是吃不吃的問題,而是難吃的問題。
輿論如山倒,誰都不愿意站在風尖浪口受千夫所指。但漢堡王中國愿意道歉,還是勇氣可嘉,可以說求生欲真的很強了。
墻內粉絲力挺漢堡王中國,認為錯不在漢堡王中國。
不管怎么說,站在公關危機的處理原則來看,漢堡王的公關響應速度,還是很給力的。
從品牌形象共享的角度出發,這次負面的影響程度無異于“食品安全問題”,有人覺得漢堡王中國代替道歉是合乎情理的。
還有的網友強烈建議漢堡王中國官微改名,比如馬賽克王、漢堡王大陸……
不得不說,這次漢堡王中國實力演繹什么叫做:被豬隊友坑了。
對于一個成熟的吃貨來說,只關心吃什么的問題,打算“舊愛換新歡”,比如煎餅果子、肉夾饃.......
此處恭喜M記和KFC,一個不小心又躺贏了!
關注你好多年,漢堡王終于有機會霸屏微博熱搜!
不管怎么說,疫情期間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獨立思考,不要亂帶節奏。
既然有品牌躺贏,也就有品牌躺槍......
漢堡王的公關雖然有不足之處,但也有值得點贊的地方,給我們品牌在如何做好借勢營銷、危機公關有一定的啟發。
首先是借勢營銷需謹慎。
借勢營銷無罪,但蹭熱點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放到臺灣漢堡王這件事來看,本來推出正能量的概念食物,公益之舉值得提倡。
但欠妥的地方在于將新冠肺炎污名化,并且將其作為營銷噱頭。這與當下外界抱團戰役的呼聲背道而馳,遭人抵制也理所當然。
其次,正確看待品牌形象的整體性。
品牌是一種整體意識,無論是子品牌還是區域品牌形象,都是母品牌形象的縮影。怎么進行整體化運作,實現品牌各方面的協同一致,是不可忽略的形象管理問題。
就好比這次漢堡王中國的“代替道歉”發聲,出發點就是考慮了品牌形象的整體性問題。
最后,任何的公關危機響應要快準狠。
這回漢堡王公關處理是相對高明的,抓住了黃金時間積極應對:直面敏感問題之余,用有說服力的公益事實展現本土化營銷的誠意,多少能夠減少品牌形象的損失。
所以說,母品牌人設崩塌的時候,沒有一個子品牌是無辜的。
對于臺灣漢堡王的翻車,還有漢堡王中國的道歉,你又是怎么看的?
廣告創意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廣告創意(ID:idea1408)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