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文案人,相信你肯定會遇到過這種情況:“感覺自己寫的文案還可以,但用戶好像對自己的文案免疫了似的。”
我們在寫文案的時候,常常會默認用戶會完整看完我們的文案,或者用戶處在理想狀態。
可能現實情況往往是,用戶被各種信息狂轟亂炸,非常疲倦。即使文案吸引到用戶的注意,但沒有讓用戶快速反應理解,便會很快失去興趣。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我們大腦的幾個認知偏好。
提到“檸檬”,你腦海中是不是立馬就可以浮現出檸檬的樣子。
但是如果是這幾個詞:道德、升華、理論,你還能想起些什么呢?
我們的大腦很難理解抽象化的東西,相反,對于“視覺化”的事物卻非常敏感。
比如下面這句話:
“投入了很多努力最終什么也沒有得到“
這句話看上去很普通,但如果把這些語言換成另一種表達:
“竹籃打水一場空”
就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再比如,形容一部手機:
“不僅是手機,更是精致的藝術品”
看上去文案還不錯,但想不出來手機是什么樣子,用了視覺化之后:
“唯一尷尬的是,會有人問你,iPhone出新款了么”
你會一下子明白,這款手機外表肯定很精致。
所以,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文案水平,不妨多嘗試視覺化語言。
在面臨一些大數字或者計量單位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有時也會罷工。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在交水費的時候,物業會直接和你說多少噸水。
如100噸水,你腦海中可能沒有什么的概念,但換一種表達:
“可以裝滿10輛消防車”
這樣你是不是有個清晰的概念了。再比如,在描述充電寶的容量時:
“超大容量,40000mha”
不如這樣形容:
“可以充滿手機10次”
想要體現筆記本的輕?。?/p>
“突破極限,10.8毫米、0.79千克”
換成這樣更好:
“一本雜志的厚度,一本書的重量”
在面對一些大數字時,可以選擇通過“對比”將不容易理解的事物變得更好理解。
用戶沒理解你的文案,還有一種可能是沒有get到你的點。
如果讓用戶快速get到你的點呢?
最好的方法是給你的產品貼上一個標簽,告訴用戶產品所屬的類別。
比如,對于一個你從未見過的綠色球狀物,告訴你它是一種水果、或是一種玩具,你腦海中對它的想象截然不同 。
類別能夠讓大腦輕松識別“什么是什么”,而預期則可作為展示產品亮點的發力點。
如著名的腦白金廣告: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一眼就知道這款產品是禮品,適合送父母。這樣一個標簽就會在用戶腦海中留下印象。
想要寫出讓用戶眼前一亮的文案,記住要跟隨我們大腦的認知偏好。
即:
1、用「視覺化」代替「抽象化」;
2、通過「對比」讓數字更好理解;
3、對文案分類「貼標簽」,讓用戶快速識別。
你學會了嗎?
相關閱讀:.
1.文案高手最常用的6大思維模式!
2.激發購買欲望的 4 種實戰文案套路
3.好產品文案的 9 大實戰套路
4.24條幫你擺脫自嗨的文案思考!
5.好文案8大法則:不轉行的文案一定看看!
作者:微商幫文案
來源:微商幫文案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