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是1,渠道是后面的0 。光是內容做的好出不了這樣的爆款。我梳理了B站投放的渠道,從cctv,政務機構號,到央媒黨媒,重要媒體,意見領袖,名人作家,導演編劇,垂類kol,明星網紅,B站是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文字無法羅列直接復盤渠道時候的直觀感受,整體給我的感覺是在執行上,渠道自上而下,全面徹底,各資源配合到位,花了非常多的成本和精力。
從去年的跨年晚會,到這個《后浪》,釘住了“年輕人在b站”這個標簽,出圈的決心非常堅決。
由于賬號實在太多,只根據重要時間點,拎出重要渠道號。整體傳播節奏概述:
1,首先制作就聯合了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環球時報、新京報、澎湃新聞和觀察者網6家重要媒體。
2,整體時間節奏概要:
①5月3號16點50,B站官微發出網絡版。知識類大v,作家,記者轉發。
②17點,重要媒體發出:中國青年報、澎湃新聞、新京報,封面新聞,楚天都市報等媒體先發出。
③18:48在央視一套《新聞聯播》前播出特別版。接著各大媒體開始跟進。20點官微發出央視版,一批知識類,政務類大v轉發跟進。
(B站官微第一條發布的熱門轉發)④21點,人民日報微博和客戶端、公安部新聞宣傳局官微、人民日報微評、每日經濟新聞等重要政務號、媒體號發布。一批政務類機構號、媒體號、意見領袖、導演編劇,知識類kol,轉發跟進。掀起第一波高潮。
(B站官微第二條發布的熱門轉發)⑤值得注意的是,從5月3日17點左右開始,人民日報、鳳凰網、澎湃新聞等各類客戶端上的各類賬號也在不停的發布該條內容。一直在持續發力,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其中人民日報客戶端,在3號21點44發布的那條,播放量300萬+。很多人應該是只看到微博微信這種主流渠道,而忽略客戶端這個渠道的存在的。當然這也說明了B站鋪渠道鋪的有多細。⑥5月4號,微博上:從6點開始新浪科技,劍網3,博聯社馬曉霖,東風快遞,頭條新聞,新浪視頻,南都周刊,遲帥,等持續跟進。
⑦微信上,5月3日先投放了重要媒體,到5月4號才開始大量鋪開。新民晚報,經濟日報,西湖之聲,中國經濟網,德州晚報,廣告也瘋狂,新京報、甘肅交通廣播,青春杭州,儂好成都、現代快報、大楚網、等各類區域媒體,垂類公號。
自己本身從事品牌公關行業,從具體實操上,總結出可以復用的要點:1,這種全局的發酵,總是微博沖在第一線,微信在后面作為長尾的主要發力。
(事件在全網、微博、微信、網媒發酵的分時趨勢圖)
2,制作時,與重要媒體合作參與,溝通上層渠道:由嗶哩嗶哩彈幕網聯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環球時報、@新京報、@澎湃新聞、@觀察者網?聯合發布,上層調子一定,其他渠道和大v都很好溝通。
3,這類給平臺定調子的內容,GR和重要媒體號非常重要。其他的大v,明星排在后面跟進。反觀我自己,也有好幾次重要央媒合作的案例,但是沒這么徹底的鋪開。還是做的不夠徹底。再次提醒:內容是1,渠道是后面的0 。只死磕內容出不了這樣的爆款。
4,不能忽視客戶端。他們可以觸達很多垂直用戶,并且可能更利于腰部,底部用戶群的擴散,(這類人群是比較愛轉發朋友圈的)
5,一個渠道要反復的發。
6,營銷垂類賬號的擴散和發布。
7,區域媒體的公眾號在后期擴散上非常關鍵。
8,前期微博傳播的非常快,噴子多,如果輿情無法很好的控制和引導,負面局勢可能會很嚴重。
9,事件真的刷屏后,大約24小時候后會產生各種自發的蹭熱點式再創作內容,官方更需要加強輿論控制:3號剛開始時在朋友圈看到的多是贊美。4號中下午開始,的傳播更多傾向于嘲諷,有酸的,噴跪舔的。
從去年的跨年晚會到這場《后浪》,充分顯示了B站最新的戰略方向——出圈:2019年Q2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上,陳睿說“我們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會針對沒有聽說過B站的這些人,比如年齡稍大的用戶,去做相應的品牌和市場的一些策略。我覺得這是我們優先級最高的工作,因為它會對我們后續的增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B站定下到2021年,MAU達到2.2億,營收超過100億的目標。這次刷屏的《后浪》正是他們打破次元壁的第二個里程碑。
這場刷屏,掀起了很多關于z世代的討論,出現了很多“這是在諂媚z世代”的嘲諷。我們去掉道德放大鏡來審視:《后浪》不是為了討好所有人,是為了破圈。發展更多用戶,創造更多收入。這就是一個營銷案例,而且非常成功。
這種優越感的文化意識形態討論,是不是很熟悉?我第一反應就是很像星巴克當年的“小資群體”的意識形態。這里我引入一個概念“文化戰略”:制造與傳播流行,從而在目標用戶群體中形成文化認同。區別于產品、用戶價值創新,文化戰略是另一種游戲玩法——追求激進的文化創新。文化創新就是確定一個特定的歷史機遇,然后用具體的文化內容去回應它。可以用這張圖來表示:
上面的橫軸,歷史變遷,代表了時代的演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競爭對手(現在來看,更多的是行業巨頭)會選擇占據主流文化,因為主流文化,便是大眾的,迎合大眾意味著有更為寬廣的客群。但主流文化并非板上釘釘,時代的變遷,會在悄無聲息的情況下撬動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可能逐漸的,不適應消費者的需求了,或者消費者覺得以前的主流文化「土」之類的,不再喜歡了。
這便是圖中那個重要的點,「社會斷裂」。當品牌抓住了這個機遇,從原材料,也就是亞文化、媒體神話和品牌資產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密碼,創建自己的神話的時候,這便是「文化創新」了。星巴克的成功是抓住了,因人口結構變化而產生的意識形態機遇。在巨大的人口結構變化中,產生了一個新的群體:文化資本人群。
中國也處在巨大的人口變化中,并且產生了新的群體,z世代。?為何z世代會成為這個文化斷層呢?
1,他們是蓄勢待發的消費中堅。
2,而且他們的喜好、消費習慣和心理跟我們有非常大差別:
六,來看z世代行為習慣:
整體概括這群孩子們主要面臨著三大情感困惑:孤獨、被需要和安全感。
1,孤獨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
數據來源:攜程《2016獨自旅行報告》
2,懶
95后比80-95年一代更看重追求更加便利、快捷的生活,從而衍生出買、住、吃等多元懶系生態。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居住人群對于周邊配套的需求,95后最需要的是24小時便利店,而中老年群體(80、60后)則更親睞菜市場和超市。
數據來源:安居客房產研究院《2017國民安居報告》
3,擼狗吸貓
85后、90后和95后的消費者已經占據了大半江山,且95后近兩年在寵物商品上的消費越來越多。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而且養的寵物種類也千奇百怪……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
4,玩
在工作日,六成左右的年輕人每天用于休閑娛樂的時長在2小時以上,周末在五小時以上。
數據來源:群邑&新生代 《新世代人群洞察報告》
5,二次元
動漫在95后的滲透率已經達到41.2%。是95后中相當高占比的興趣愛好。是不是跟你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們即將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我們將淪為小眾。不服老不行,所以各品牌都在拉攏這批z世代。
而B站正拿著這點,在對外文化輸出。《后浪》不是情懷,是營銷。
作者:互聯網分析沙龍
來源:互聯網分析沙龍(ID:techxue)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