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案,都有態度。這是最近看案例時,一個比較強烈的感受,那些引發刷屏效應的文案,大多都帶有強烈的態度。
比如前不久B站的《后浪》,或者kindle的廣告《讀書的人,有夢可做》,文案中都有著堅定、鮮明的態度。
什么是文案的“態度”呢?
在《金牌文案》這本書中,風正一帆的說法是,“它可能是一種情緒,也會是一種觀點,一種哲理。”在這個基礎上,那么我認為文案中的態度,應該是一種“帶有情緒的堅定觀點”。
首先,文案中必須要有“觀點”,因為“觀點”是表達的中心。如果一段滔滔不絕、連篇累牘的表達,始終不能傳達一個明確、清晰的觀點,那這段話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滿紙廢話。
而一段廢話,即便用再精巧的修辭去包裝,再優美的辭藻去修飾,再完美的方式去表達,也不會產生感動人心的力量。沒有有力的觀點,便稱不上有力的表達。
其次,僅僅有“觀點”還不夠。因為“觀點”只是一種看法、一種思考,只有加入“情緒”之后,才能升級為“態度”。
同時,情緒也是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它也是引發傳播的關鍵之一,就像《瘋傳》中所說:“只要簡單的把一些有喚醒作用的情緒元素,加入到故事或者廣告中,就能激發人們的共享意愿。”
比如尚德的“這個世界,在殘酷懲罰不改變的人”,就是一個有態度的文案,因為它有情緒、有觀點。
再比如中興百貨的“三日不購物便覺靈魂可憎”,也是一樣有情緒、有觀點。
那么廣告文案中所表達的態度,應該來自哪里呢?很簡單,它應該來自“品牌的價值觀”。
廣告界的很多前輩,都曾經強調過“構建品牌,就是將品牌擬人化”。
既然是“擬人化”,那么品牌就應該像一個“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價值觀,以及由這個價值觀所衍生的秉性、情緒、態度。
當這個“人”在表達對于某件事物的態度時,其根源也應該就是這個“品牌價值觀”,而絕對不應該是文案“個人”的態度。
文案在表達時,一定要進入“品牌”的角色情境,以品牌的角度、品牌的價值觀出發,去表達合適的態度。
而另一方面,當受眾看到一篇帶有品牌標識的文案時,他們也自然會認為,這個文案所傳達出來的態度,便代表品牌的態度。
無論人們對于這個“態度”是贊賞,還是翻車,其結果都會指向品牌、影響品牌,而不是指向文案個人。
所以寫好一則態度文案的前提,就是品牌必須先塑造一個善意、美好、正向的價值觀,并以這個價值觀,作為文案創意表達的核心。
比如上文提到過的kindle的《讀書的人,有夢可做》,便是一篇不錯的案例。
承認吧,讀書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專注,現實卻有那么多誘惑。它需要思考,偏偏大多數人早已無暇思考。
但你還在讀著,一字,一句,一頁,一本。只因在書的字縫里,總有夢的發生。在那里,視野不再受限,思想可以自由流動,理性或感性,也僅在你的一念之間你讀書,不在車廂;不在街角;不在公司;不在家里;不在床;不在沙發。你,在夢里。
那么,該如何去表達“態度”呢?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一點,就是在大眾傳播的過程中,“嚴密的邏輯”可能并不那么重要。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在傳播方面非常優秀的內容,極少會將重點放到邏輯上的論證。
它之所以可以調動人們的傳播,多是因為其中所傳達出的動人觀點,是被目標消費群體所認同的,以及在表達過程中,文字中所呈現出的飽滿情緒。
比如紅星二鍋頭的這一組文案,就是很優秀的案例,它不但有著堅定態度,還有著濃烈的、飽滿的悲壯情緒。
生活有多難
酒就有多嗆,
不如意事
十有八酒。
生活不易,每個人都有一言難盡的事,喝酒就是為了彼此訴說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夢想碰到一起,都是酒杯被摔碎的聲音。
一個個故鄉里的孩子,
在成都拼著命長大。
有句話說“理想就是離鄉”,還真是這樣,年輕的人們在城市里摸爬滾打飛快成長,也讓青春飛快流逝,往往沒啥故事就已世故。
不是害怕離開,
而是害怕
再也回不來。
來成都時,我說“我來了,我征服”。
決定離開成都那晚,我酩酊大醉,我說“我來過,我走了”
成都歡迎你,卻也從不挽留你。
《十年》唱了十年,
我一個人
還是一個人。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于我”,
十年之后,我還是不認識你,你還是不屬于我,
歌詞孤獨,唱歌的人更孤獨。
所以在類似文案的創作中,重點應該放到“觀點是否洞察人心、情緒是否生動飽滿”。
首先,如何獲得一個洞察人心的觀點呢?
在《奧美的觀點》中,吳榮茵將洞察,總結為“運用人性的真理,提供新鮮的看法”。
所謂人性的真理,“是本來就存在的事實,是深入挖掘的發現(吳榮茵)”。
也就是說,這個“事實”其實早已經存在于世上,但人們都已司空見慣,沒有去深入發掘和思考。
而這時,當文案看穿這個“事實”,進行深入的挖掘,并以合適的方式表達之后,便會讓人產生共鳴。
比如耐克最經典的文案之一“yesterday you said tomorrow(昨天你就說明天吧)”,其實就是一個人性的真理與事實。
我們經常說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其實和耐克的文案講的是一樣的道理,它本就是“本來就存在的事實”。
只不過耐克,換了一種新鮮的表達方式。
另外,如何獲得“飽滿的情緒”呢?這里有兩點小建議。
首先第一種,是文案可以進入一個消費者角色,把洞察到的某個事實,以真誠的方式和語言傾訴出來。
真誠,在文案寫作中至關重要,甚至是殺器級別的武器。
比如歸去來的《離開了家,就開始回家》,讀起來就有一種掏心掏肺的真誠。
離開了家,就開始回家。
生活在蘇州里的人,有時也會非常地想念蘇州。
二十年時光流轉,帶來了富足近奢的享受,余下的,
更多是對舊時蘇州的想念。
那些多年前不可奢望的夢想已成尋常,
而從前質樸的自然生活卻又如隔世般難以尋回。
“歸去來,田園將蕪胡不歸?”
故園依舊在,桃花已然紅,石板路苔青初褪,
園中井水一樣冰冷甘甜……
還好,我們還有歸去來。歸去來,蘇州故園,人文別墅。
以新建筑構造蘇州新生活,
最能還原你記憶中醇粹的蘇州味。
似是故人歸。
而另外一種,就是文案完全進入品牌角色,然后以品牌的角度,去真誠的關懷目標人群,然后代替他們去表達。
比如印度一則關于關懷老人的公益廣告,就有這樣的特點。
有時,孤獨跟關節炎一樣痛。
露出笑臉驗會花掉你多少錢?
半個小時。
三塊自家做的蛋糕。
自己采摘的花朵。
你男朋友的一張照片。
一個長途電話。
模仿一下DevAnand
問一些問題。
讀一篇小說。
聽一個故事。
星期天早上出其不意的拜訪。
溜狗。
換一個燈泡。
講一個黃色笑話。
征求一下他的建議。
給他一些建議。
調情·閑聊·笑·聆聽。
你只要花一點兒時間陪陪老人
就夠了。
但無論以哪種方式進行表達,都必須有一個具有洞察力的觀點進行支撐,前面強調過了“沒有有力的觀點,便稱不上有力的表達”。
以上便是讓文案有態度的,一些方式的總結:
作者:于極
來源:“文案人于極(ID:jimtchina)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