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團外賣進軍時尚圈!
現在的品牌,不打環保牌,都不好意思做營銷了!
比如說星巴克每年的地球日,都會推出一些免費送咖啡活動。閑魚今年把草莓音樂節的現場垃圾回收,做成了潮包。還有不久前可口可樂打造由海洋回收廢塑料制成再生瓶,無一不是在「兜售」環保概念。
這股環保風最近還吹到了外賣行業,最近,美團外賣青山計劃就聯手喜茶進軍時尚界,居然賣起環保潮流袋子,這次美團開的腦洞有多大?
說到美團外賣青山計劃×喜茶的合作,雙方主要是通過回收棄置的喜茶塑料PP杯、茶葉渣等,將塑料和茶葉混合制作成周邊,實現「變廢為寶」。
美團這次聯合喜茶的聯名款有手機殼、白色環保袋,而據說每一個手機殼含有0.5個回收喜茶杯,環保袋內約含有0.33個回收的喜茶杯,垃圾回收價值可見一斑。
官方還放出了幾組海報和動圖,生動演示了美團外賣如何將回收的喜茶如何「秒變」環保袋,讓受眾直觀看到變廢為寶的奇妙力量。
一個融有美團品牌色黃色球,正在粉碎塑料杯
接著是清洗杯子碎片,熱熔造粒
注塑成型 - 拉絲編織 - 加熱
最后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成品
雖然是將垃圾變廢為寶,但就環保袋的設計造型來看,創意和顏值均在線。
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調皮的文案,比如環保購物袋上印有喜茶訂單字樣——芝芝霉霉和金鳳茶王的價格,還一本正經寫上了環保宣言——「備注:不打包」。
不僅如此,環保袋還加入環保袋的誕生故事——「本環保袋內含有約0.33個回收的喜茶杯」,看得見的「回收」,讓大家對于環保價值有了更直觀的認識。細節之處,皆營造了一種環保色彩的氛圍感。
總而言之,環保袋整體設計頗為social,契合了現在年輕人喜歡的個性化表達。而喜茶元素的自然融入,也讓人產生現場喝喜茶的親切感。
美團外賣突然聯合起喜茶玩跨界,看似在搞話題噱頭,其實里面還有很多美團對于業務、品牌形象等深層次的思考。
時下年輕消費者,他們有著極高的娛樂社交需求和個性化需求, 還擁有正能量的生活態度。
美團外賣的操作,顯然是在向年輕人的喜好靠攏。
環保手機殼、環保袋擁有特定「重塑」寓意的限量包,本身融入了環保的正能量。
作為跨界的限定款,無形中賦予了普通的環保袋,更多「網紅」「獨一無二」的產品附加價值,增加產品的用戶談資,也會吸引年輕人更愿意為這份「正能量」買單。
現在點外賣所造成的一次性外賣餐盒,積少成多,給環境和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全國外賣用戶增長到3.58億,每份外賣中就會產生多個一次性餐盒。
因此很早的時候,美團就發起一個青山計劃,就是致力于解決因外賣造成的環保問題。
同樣的道理,喝一次喜茶本質,可能就是在消耗一個喜茶塑料PP杯、吸管和紙袋等,環境問題一樣凸顯。
出于對兩者在環保問題上共性痛點洞察,美團外賣找到合作的契合點借力打力。不僅是自身在踐行環保理念,也是聯合更多圈外品牌,共同推動外賣行業健康發展,擴大青山計劃活動的影響力。
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來說,美團還是將企業責任與大眾的日常生活方式進行強鏈接。
在大眾喜聞樂見的溝通語境中,用跨界茶飲的語言,對話原本無趣的環保話題。以公益行動帶動平臺的影響力,促進了與喜茶用戶的情感聯系。
抓住消費的胃的同時,還抓住他們的心,在無形中建立起美團有責任感的企業形象,讓受眾體會到美團外賣是個有溫度的品牌,品牌好感度也會由此產生。
一個品牌「不務正業」背后,一定是有跡可循,更多時候是因為「不誤正業」。
回想此前美團「變黃」的品牌升級,就曾經推出一套富有網紅調性的品牌周邊,用賣周邊方式,強化大眾對于美團品牌升級的認知。
美團相關負責人曾經表示:
“黃色代表著熱情、溫暖,象征著美團始終堅守‘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有溫度的一站式生活服務,幫助人們向美好生活靠近”。
這說的正是美團不局限于單純做提供實用服務平臺,而是打造集吃喝玩樂衣食住行于一體的生活方式。
結合這次美團聯合喜茶的環保跨界操作分析,將富有品牌特色形象融入環保袋,形成極具觀賞性的時尚單品,用環保為受眾創造極致的消費體驗。
一來打破了過往提供生活服務實用平臺的形象,而是演變為跟每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品牌角色;二來做到更貼近用戶,展現品牌自身多元、開放、會玩的一面。
借用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的一段話來解釋:
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休閑;法拉利賣的不是跑車,是一種近似瘋狂的駕駛快感和高貴;勞力士賣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覺和自信。
美團做的也不單是生活服務,而是生活方式。
所以說,隨著產品和平臺的同質化,越來越多的品牌都賣起周邊,變得「假正經」,相信都是期望開始跟用戶溝通起生活方式。
成都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廣告創意(ID:idea1408)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