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開放小程序后,許多運營人也紛紛入場。本文作者抓住17年底的答題熱,做了一款答題小程序,通過獨立運營,累計粉絲量50W+, DAU3000+ , 累計實現廣告收入3W+,小程序成本趨于零。本文是他對這次運營的回顧總結。
2017年未的時候,本職工作基本處于收尾階段,加之小程序正好開放,作為運營,為了保持敏銳、觀察性,我也準備嘗試做一款小程序,通過獨立運營,檢驗下自己的能力,看能走出多遠。
當時正好趕上王公子的沖頂大會火熱,相繼映客也快速推出了芝士超人、一下科技的黃金十秒等答題應用,反應之迅速,推廣之快(推廣指的是能夠快速簽約答題主持人和上線異業合作活動帶來話題性及關注)。
當時我就在思考,答題當下已經成為了國民熱,除了時事趣味性答題外,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我承認這一步沒有想到什么猜歌猜成語,但是運營嗅覺上意識到這個點),為了驗證這一想法,我立即注冊了一個答題小程序。
名稱想了不少,最后根據記憶、傳播、話題性等因素,選擇了一個帶有熱詞的名稱。
當時我注冊答題小程序的時候,小程序市場上還沒有一款答題應用,成語猜猜看等產品也都是在沖頂大會涼涼之后,市場上出現斷層開始涌現出來的。
想好名稱后,我就開始思考第二步,怎么做?起初是想拉著部門的技術小哥一起,工作之外開發這個,但本身團隊項目處于初創期,需求開發比較緊張。
而且,這個小程序按照精益創業模式,還處于想法階段,沒有那么嚴肅的產品市場分析和競品調研分析,未來的的一個產品定位、盈利模式都沒有明確目標。
只能說基于嘗試新領域的興趣加入且無法獲得真實收入,所以說服別人參與很難,只能作罷,自己單干。(后來,產品在成長階段,出現了戲劇性翻轉)
小程序當時說是為了解放個人開發者,基于個人開發者的創造,產生更多有價值意義的小程序,為此,小程序門檻降低程度之大,只需要一個郵箱就能注冊一個小程序賬號,所以,第三方開發平臺應用而起(類似外包公司)。
沒有技術支持的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利用第三方平臺,去驗證這個小程序答題需求,但2017年剛剛出來的第三方平臺大都處于早期階段,僅支持博客類、名片、等小眾小程序集成,限制很大,但不得不做出妥協,那這個怎么協調呢?
我選擇了博客類,因為綜合考量下來,他偏向于資訊信息收集,加上當時答題軟件不低于五款左右,而且題型復雜,很多輔助答題、預測題型、回顧總結的文章應用而起,包括搜狗問答等,都開始聚集這波熱流量。
那么,博客類的小程序就比較容易集中這一塊,所以,我把小程序定位為答題資訊交流產品。
產品算是邁出了交付這一步,這讓我切實體會到為什么任何公司的某款產品第一個版本,不管是界面樣式還是功能體驗,都是很粗糙很丑的,大家其實心里都希望產品做好精細化的品質在上線不是更好嗎?
現在可以充分理解:基于產品還是PMF驗證階段,必須基于市場反饋才能決定是否要邁出第二步,擴大團隊力量;前期成本需要嚴格控制,盡量每個人都是多面手,這是站在公司層面考慮的最優結果。
那么,這時候我就要思考,產品本身這么弱小,就只能依靠運營去突破,那怎么才能吸引到用戶關注—轉化到小程序上呢?
例如,早先我每天會花兩三個小時,把當天關于答題的新聞內容看一邊,總結下他們的內容、標題都在迎合什么需求,想要宣傳產品的哪些優勢吸引用戶轉化等。
舉例:要啥復活幣!1款答題神器助你沖頂芝士超人、百萬英雄
他就是迎合部分用戶知識性弱,但也想贏取獎金,那他需要怎么做?搜狗問答給出關鍵詞就是:輔助答題、出答案快、贏到獎金。
我瀏覽下來,總結發現沒有文章去做答題服務這塊,比如:預告各個答題產品的下一場答題時間、不同答題產品的歷史題目匯總等類似行為。
我覺得這個需求比較小眾,但恰恰正好是我的突破點,因為小程序通過第三方上線,但目前就我一人利用工作外進的時間進行維護,最好能最快、最明確、最輕量化,這也能減少我的壓力和精力。
第一步:
我就把小程序分為四塊,對應四款答題產品,每天通過收集百度答題新聞,進行清洗分類,發布到小程序上。
反之,再將小程序的文章通過論壇、自媒體賬號(首推百家號、搜狐號,收錄高)發布出去,在外部積累內容,吸引流量(尾部標識小程序二維碼)。
第二步:
建立微信答題交流群,把自搜索小程序關鍵詞進來的玩家和外部掃碼到小程序的用戶圈起來,形成小群效應;
例如:小程序每次更新內容后(內容主要是提醒下一場某個答題產品開始時間及答題預測這兩個方面,這兩個對于這個類型用戶算是需求點,再多就復雜了),發到群里,不用紅包刺激,他們也會分享轉發。
小技巧:早期小程序關鍵詞有十個,可以定期更換,這點非常重要,類似百度搜索關鍵詞,我一直保持定期更新,追熱詞(答題、沖頂等)和其他關聯性關鍵詞(賺錢、搜狗問答等),經驗證,流量可觀。
現在小程序關鍵詞微信在調整中不可用,可見之前規則簡單有不少導到流量的小程序,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重視過。
第三步:
只要某款社會現象或產品火爆之后,QQ群也是應聲而起,比如游戲最明顯,吃雞、steam對吧,很多群;吃雞輔助,很多群;現在的抖音等。
那么,你建個群一個人沒有,誰會加進來?這里就要介紹到萬能的某寶了,可能有的運營同學知道這個套路,有的不知道。
我簡單說下:
例如你要建個群,先淘寶買機器人,加到1000人,想花錢做排名也能做,路徑就是:用戶搜索—你的群有一千人看著挺熱鬧(隨大眾心理)—加進去—機器人回復本群人滿加答題小群—完成,有效轉化。
期間大大小小我也有嘗試驗證過其他有趣的活動和推廣類型,這個大家有興趣看,我可以后面單獨講我做個三五個活動案例。
經過上述我操盤的運營推廣方案,一直到今年三月份左右,累計粉絲量50W+, DAU3000+ , 累計實現廣告收入3W+,小程序成本趨于零。
驗證了產品的可行性,三月底我在外部也發布了自己想招募一個開發合伙人團隊的想法,將產品進行迭代升級。
期間接觸過公司類型、個人開發者、想鍛煉學習的學生開發者等等,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想法,很有意思,直到目前,才找到意向技術團隊(包括開發、UI等崗位),目前已在進行產品開發。過程很有啟發思考性,后續我也可寫出來。
但當前,趕上了第一波趕不上第二波(第二波是沖頂涼涼后,各種答題類型的小程序的涌現,如猜成語猜歌猜古詩詞等等,目前市場趨于飽和)。
內容基于個人案例而成,整個過程按照精益創業方法論進行復盤,語言表達能力比不過大公司運營操盤案例也沒有驚心動魄的裂變增長,但希望能基于產品設想-到驗證的整個階段,能給你提供一個思路或者帶來啟發。一起交流!
作者:貓力
來源:貓力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