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社交早已成為現代社會人際交往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現象。不同于傳統的溝通方式,網絡社交中產生了非常多的“迷惑行為”。所謂的迷惑行為,是指那些會給人帶來麻煩的行為,投射在網絡中,又特指那些很迷(讓人琢磨不透,很奇葩)的事;而當代年輕人更是把“迷惑行為”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流行高度。那么,年輕人的社交“迷惑行為”你真的了解多少呢?
最近,作為網易新聞最知名、影響力最大的內容產品,網易跟貼發起了一項名為《態師開杠》的活動欄目,圍繞現代人的種種社交“迷惑行為”——“我們應不應該在社交中偽裝自己?”、“點贊朋友圈能換來真朋友嗎?”、“社畜應該擁有社交嗎?”——展開討論。既深度解讀了現代人社交“迷惑行為”,也展現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寫照。《態師開杠》攜手知名的杠手“老奇葩”肖驍、顏如晶等,闡述不同觀點,針鋒相對,上演了一場激烈的對“杠”。
人生在世,全靠演技?當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就已經注定要在這個被稱為社會的舞臺上生存下去,是做最真實的不顧他人眼光的自我,還是做一個圓滑懂得察言觀色的好人,這也是很多年輕人面臨的最大的社交問題。
在態師開杠的活動中,活出真我,不偽裝自己成為了一邊倒的,大家最主要的觀點。由此不難看出,現代的年輕人更加愿意活出自我,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會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展示自我。
朋友圈毋庸置疑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交場景,我們通過朋友圈了解朋友的動態,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展現自己的生活。你可能與一個好友素未謀面,就能了解他愛吃什么愛看什么,讓我們彼此的距離更加接近。但真的是這樣嗎?朋友圈的好友真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友嗎?
而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的觀點又出奇地一致——只有能夠走出來的朋友才算真的朋友。你有可能朋友圈好友5000,但現實生活中依然孤獨得像條狗。
所謂社畜,源自于日本網絡流行詞,是日本用于形容上班族的貶義詞,指在公司很順從的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多用于自嘲。經過漢化,在中國的網絡環境下逐漸成為了那些每天996甚至007不斷加班,生活中只有工作的人的自嘲。
這樣一個問題,則引發了另一個更讓人心痛的拷問:生活更重要?還是工作更重要?在這個問題上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你怎么看?
看著這些令人糾結的社交“迷惑行為”,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種種糾結與迷惑?一場場“開杠”其實就是現代人生活的浮世繪一角,由此可以實現對用戶的更深刻層次的洞察。
網易新聞態師開杠發起后就引起了線上線下的激烈討論。
在網易新聞客戶端內,短短一周時間里,有近25萬人參與三期話題討論,頁面瀏覽參與比例到達70%。《態師開杠》上線第一天就拿下網易新聞客戶端當日的跟貼抬杠榜第一位。
在網易新聞客戶端外,微博話題上線后也一度上榜全網熱搜,超過萬人討論,三期話題共計近5億次曝光,其中視頻總播放量超過400萬次,累計覆蓋超9000萬用戶。為網易新聞《態師開杠》帶來海量品牌曝光。
除此之外,在線下報刊,各商圈LED廣告內容也都曝光頻頻,全方位掀起了話題討論的熱度。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作為一個UGC用戶內容創作平臺,網易跟貼從2003年誕生起,就不斷吸引著那些表達意愿強烈、創作興致高的網友加入,生產了大量被廣泛傳播的有趣、有廣泛傳播性的內容。跟貼作為網易新聞的現象級產品,不僅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內部文化,還向社會輸出了很多頗有價值的、正能量的內容和觀點,被媒體稱為“10年100個讓生活更美好的東西”。
這一次,網易跟貼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猛攻,選取與年輕人息息相關的互動話題,攜手最具代表性的奇葩辯手,通過激烈的觀點碰撞,以明星視頻等趣味內容曝光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年輕人的眼球。
不同于“口水”意義上的“杠精”,有思想、有品質的話題討論,才會賦予“杠”以正面的意義。在《態師開杠》已經推出的這些話題下,網易跟貼希望以此不斷地激發用戶的思考與表達,同時也生動地傳達網易新聞“有態度”的品牌理念和內容口碑。既提高了網易新聞的用戶活躍度,也給網易新聞的內容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
實踐表明,內容平臺只有提供更加鮮明的態度觀點,更加有趣有用的資訊內容,并以更加鮮活的表現手法呈現,才能獲得來自更多的用戶的接受和喜愛。
態度表達不止,想杠的話,來網易新聞《態師開杠》聊聊你對于社交的看法吧!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