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木子,來源:網娛觀察
你和于正有相似的地方嗎?
思考了幾秒,姜思達說:“我跟他一樣,都是極其努力型的。”
我們在位于成都華貿寫字樓的姜思達工作室,見到了他。
外界想象中的姜思達,或許和敏銳,愛玩,傲嬌幾個詞掛鉤,但眼前的姜思達,滿身內容創業者的自覺。
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年輕人多少都會有一點天賦,姜思達覺得自己拼的是努力。“永遠比別人開更多的會,熬更多的夜。” 見我們微笑帶過這個話題,姜思達又強調了一遍:“我說我努力是真的,不是假的。”
從《奇葩說》中的人氣辯手,到《透明人》里洞察世事百態的主持人,再到如今成立個人工作室GANGSIDA、推出《僅三天可見》的內容創業者,姜思達花了近五年的時間,成績遠超同齡人。
身在看似名利場的娛樂圈,但姜思達堅稱自己是個不社交的人。單純做藝人的話,可能要張羅這些有的沒的。但身為創業者,他本能抗拒需要靠大量社交才能運轉起來的資源。
硬要他回憶的話,今年唯一組的一個局,是生日當天,在公司與同事吃了頓飯。
很多人好奇,姜思達為什么會做《僅三天可見》?
于正問了。姜思達說:“為了抬高我的咖位”。這份赤裸坦率把于正逗樂了,他拍手叫好:“有趣有趣”。
在第一期《僅三天可見》中,謝娜吐槽姜思達曾經在她家陽臺喊話要買大房子。或許是為了實現某種自由?姜思達毫不避諱:“其實賺錢買大房子,是一個結果。如果你沒有創造巨大的價值,一切都實現不了。”
《僅三天可見》正是他目前所能想到,也力所能及的最大價值。節目模式很簡單。每期他都會花3天時間用陪伴式觀察以及間歇式聊天的方式做一個明星社交實驗。在最后一天,與嘉賓進行一對一的深度對話。
在此之前,姜思達做過五季訪談類節目《透明人》。
該節目聚焦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和事件,采訪對象從離婚律師、馴獸師到網大導演、明星藝人。姜思達在《透明人》中更多扮演一個傾聽者的角色,靠著對事物最本質和樸素的好奇,呈現了一個又一個的背后故事。
節目做到一半,他覺得自己“開竅”了。
做過春夏、王菊等藝人后,姜思達逐漸摸到了訪問的門道。他會用迂回妥帖的方式提尖銳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合理的排序,在尺度把握上變得游刃有余。
如果說《透明人》聚焦的是某件事,某個現象,那么這一次做《僅三天可見》,他只關心人。
選擇跟“三天”微妙卻貼切。時間過短,很難挖掘到有價值的信息;時間過長,又容易讓對方產生抵觸情緒。比對下來,用一天來溝通認識,第二天熟悉了解,最后一天深入交流,要想看懂一個人,三天剛剛好。
你很難用一個詞簡單概括姜思達的采訪風格。
他把謝娜當成“恩人”,會袒露自己的局促和不安,池子那一期你能看到他的克制。當池子幾經猶豫,還是決定說出自己鮮少提及的家事時,姜思達沒有追問。為什么不?他不太想刨著問,他說:“我知道,那不是他極其愿意(說)的事,我要尊重他。”
是因為善良嗎?“是吧?我覺得是。”
如果因為善良限制了一些東西呢?“那就限制吧。”
于正形容姜思達是“少年”。
姜思達不“認”這個詞,他覺得“少年”這個詞略顯孩子氣,而自己是個早熟的人,叛逆期很短。
他形容自己從上大學開始,就極其戀家、愛護環境,保護小動物。他笑著撒嬌:“(可以說是)十分乖巧!”
2014年的姜思達,是中國傳媒大學辯論隊隊長,曾帶領學校辯論隊打進第四屆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八強。同一年,他登上了愛奇藝《奇葩說》的舞臺。
從第一季的十八強到第二季的八強、第三季的亞軍,第四季落敗半決賽。姜思達在《奇葩說》的進階和蛻變有目共睹。從特立獨行到爆款辯論片段的刷屏,他不斷收割新粉絲,其中也不乏謝娜這樣的主流藝人。
順勢與《奇葩說》的制作公司米未簽約后,他作為制作人出品了訪談類微綜藝《透明人》、參加《吐槽大會》,加盟美食旅行真人秀《吃光全宇宙》……彼時的姜思達是辯手、主持人,亦是剛剛在娛樂圈萌芽的小藝人。
轉折點在2018年。離開米未的姜思達成立了姜思達工作室(GANGSIDA),成為了一個內容創業者。
跟做藝人不一樣,作為“創業狗”,現在的姜思達只能全身心撲在工作和項目上。據姜思達描述,他從不組局、很少休息,偶爾回家抱抱寵物成了他為數不多的休閑時刻。
剛走紅的時候,他形容自己是心態非常不平穩,他自我剖析:“當時一切對我來說都太新鮮了。”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幾年后,他覺得自己“局部活明白了”。
某種程度上,他不會那么急躁了,他更“穩”了。
一方面,姜思達學會了主動壓住自己的情緒,不把事當事;另一方面,他對很多事都有了更高的心理預判,這種預判能減少結果對他的沖撞和影響。
而這種平穩帶來的間接影響,一定程度上讓姜思達表露出了更多的“善意”——他很少“嗆”人了。
曾經的姜思達擅于否定別人,也擅于否定自己,就像他在《僅三天可見》宣傳片里說呈現的,他很少能夠感受得到別人的好,但現在,姜思達會把某一個項目的成功歸功于自己的努力,以及大家對自己的支持和配合。
以《僅三天可見》的項目為例,它并非一帆順風,從去年年底開始籌備,到年中落地,長達半年時間,一切都是未知數。姜思達清醒地認識到:“這個世界不是圍繞姜思達一個人轉的”,一旦能這么想,他就更能與自己和解了。
姜思達的世界正在逐漸變大。
他能很坦蕩說出一些“宏大”的目標,比如創造價值——“希望自己能做一些世界上沒有的東西”。
一方面,他開始登上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這樣的主流平臺和綜藝,在看完佟大為和梁靜版《夏洛特煩惱》片段后,他直言不諱:“我笑不出來。”
他告訴網娛君,自己不是不擔心“直言快語”會破壞娛樂圈人際交往的潛規則,但“如果某種程度上涉及到了我的底層價值判斷,遵從內心其實還是更重要。”
在一個節目中說了真話,于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通告,一次普通的表現,只是做了他該做的。
《僅三天可見》才是更姜思達的東西。他希望這個節目中的所有的聊天、記錄,緣起緣滅,最終能貢獻出一些具有啟迪性的價值和意義。包括在訪談結束后,訪談的內容本身能夠對訪談外的世界產生一定的影響。
他有充沛的好奇心和表達欲,為了實現目標,過去一年里,他開了無數次會,熬了無數個的夜,全身心投入,如今節目的成績,都是天道酬勤,靠努力賺來的。
當然,和多數年輕人一樣,姜思達不那么強求“放眼未來”。關于未來五年、十年的計劃,他給不了準確的答案。就目前來說,能想象到的就兩件事。
第一是創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花藝品牌。“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是我沒有干過的事,現在已經在做了,但是還是要一步步看,也不敢想太遠。”
另一件事,是做電影。
這或許是他拒絕被稱之為“少年”的原因,他有充分的野心和足夠的行動力,掙脫外界對26歲的想象力。
你讓他用三個詞形容自己:“干凈,乖巧,我覺得兩個詞就夠了”。他不像他看起來那么任性和張狂,比任何人都要努力,用一句很俗的話,他或許真正活成了多數年輕人想成為的樣子。
“肆意生長”,是為偶像。
經授權轉載至成都,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 網娛觀察(ID:wldygc2016)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