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8068886

    如何構建社區產品的運營體系 | 成都傳媒

    時間:2019-12-10

    社區可以算是歷史相當悠久的一種互聯網產品形態。

    最早期的社區就是BBS,它基本上是和互聯網技術一同誕生。并且這種產品形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也在不斷發生演變,從一開始的BBS,到現在的知乎、微博、B站,社區一直以來都是互聯網領域的熱門話題。

    社區領域的機會非常多。除了微博、知乎這類大眾社區外,一些處于小眾圈層的用戶也對社區有著很強的需求,這種需求也催生了不少社區,比如,有專門針對二次元人群的半次元、第一彈;有專門針對程序員群體的CSDN,博客園等,還有專門針對手游愛好者群體的TapTap等等。

    如果拋開這些紛繁復雜的產品形態和運營手段,那么,社區運營最底層的邏輯究竟是什么?

    本文將嘗試去抽象出一個社區運營的理論模型,從這個理論模型入手,可以串聯起整個社區的運營體系。筆者相信盡管社區的產品形態和運營手段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是這一底層邏輯是不會輕易發生改變的。在實際工作中,把握住這一不變的本質,我們才不至于在形形色色的所謂“手段”中迷失。

    目錄

    社區究竟是什么

    1、社區與平臺

    2、社區與社群

    社區運營體系的構建

    1、社區定位與冷啟動

    2、社區氛圍

    3、用戶激勵

    4、內容分發

    5、社區治理

    結語

    首先要明確一下本文所論述的社區究竟一個什么概念。

    社區究竟是什么?

    社區是屬于平臺的范疇,社區并不是一種用戶關系的組織形式,而只是承載這種用戶關系的一個平臺。在這個意義上,社區與一般的平臺和社群都有所不同。

    社區與平臺

    平臺類產品的運營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特點,就是平臺運營是一種“雙邊運營”。也就是說,平臺運營要同時面對平臺內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這和教育、游戲、電商這類“單邊運營”的產品完全不同。

    以教育行業為例,教育公司所售賣的課程,一般是由公司內部的講師制作出來,因此,對于教育公司來說,“生產者”的角色是由官方所承擔,而作為教育行業的運營只需要為這些課程找到足夠多的學員就行。因此,相比于平臺運營來說,教育行業運營要面對的情況就比較單一,教育行業的運營是一種“單邊運營”。

    而對于一家平臺來說,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以滴滴打車為例,對于滴滴這樣一家打車平臺來說,在運營過程中,就要同時面對平臺內的乘客和司機這兩種不同的角色。對一名平臺運營來說,不能在乘客不足的情況下,引入過多的司機,否則就會導致司機找不到足夠多的乘客而退出平臺,也不能在司機不足的情況下,引入過多的乘客,否則乘客也會由于打不到車而退出平臺。

    這就是平臺運營的玄妙之處。

    毫無疑問,社區也是平臺的一種,因為社區的用戶也可以分為本質不同的兩種類型,即社區內容的“生產者”和社區內容的“消費者”。

    他們在社區扮演的角色也截然不同,“生產者”負責為“消費者”提供內容,而“消費者”負責為“生產者”提供反饋。

    不同的是,用戶來到社區是為了求同,或者說是為了滿足自身“歸屬感”的心理需求。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平臺都可以稱之為社區。只有那些用來滿足用戶求同(歸屬感)心理需求的平臺,才可以稱之為社區。舉例來說,淘寶是一家電商平臺,但是我們都知道淘寶不是社區,因為用戶去淘寶是來購物的,而不是尋找同好。

    社區與社群

    社區也不同于社群。社群本質是一種社交關系的組織形式,而社區是承載這種關系的平臺。

    社群這種關系組織形式,有兩個突出的特點:

    1、中心化。在一個社群里,一定會有一個KOL,或者稱之為群主,這個KOL或群主就是這個社群的中心,在社群內部有著最高的影響力。

    2、共同的愛好,或理念。社群成員有著共同的愛好和理念,這正是一個社群得以聚集成立的內在原因。

    其實大到一個宗教,小到一群廣場舞大媽,本質都是一種社群。社群實質上是一種關系,這與社區完全不同,社區是承載這種關系的場所,并且社區一般會通過社群來滿足用戶求同的心理需求。

    一個優質的社區往往能夠沉淀出很多社群,但是社群一旦形成,即便社區瓦解了,這個社群可能也會依然存在。

    如何構建社區的運營體系?

    經過上文的論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社區是一種可以滿足用戶的求同需求,或者說滿足用戶歸屬感的平臺。

    但是社區作為一個平臺,本身并不具備滿足用戶求同需求的功能,社區是通過社群來實現這一功能的。

    知乎是一個社區,而知乎內每個問題以及下面的答案就是一種社群;

    貼吧是一個社區,而具體到每個吧,比如D吧,魔獸世界吧,就是一種社群;

    微博是一個社區,而微博的各個大V及其粉絲就是一種社群。

    對于一個社區來說,所沉淀下來的社群是這個社區最核心的資產。因此,社區運營體系的立足點和最終目標應該是確保社區內社群生態的建立、完善和發展。

    可以從5個環節入手,去搭建社區產品的運營體系。這5個環節分別是,社區定位與冷啟動、社區氛圍、用戶激勵、內容分發和社區治理。

    1、社區定位與冷啟動

    這一環節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明確建立一個什么樣的社區,這個社區針對什么樣的人群,以及如何獲取社區內第一批種子用戶,如何通過種子用戶完成冷啟動。這一環節所涉及到的問題很多是一些戰略性,根本性的問題,如果這一環節出現問題,尤其社區定位有問題,那么下述4個環節做的再好,也于事無補。

    2、社區氛圍

    這一環節面臨的問題是,要在社區營造什么樣的社區氛圍,打造什么樣的調性和氣質,致力于孕育出什么樣的社區文化。上文所提到的社區冷啟動,其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完成社區氛圍的初步搭建。

    3、用戶激勵

    社區形成氛圍之后,還要解決用戶活躍的問題,也就是說,通過什么手段才能讓用戶留在社區,并不斷為社區貢獻內容。

    4、內容分發

    用戶所貢獻的內容通過什么方式分發出去,才會使得這些內容充分被消費掉,并且還會給內容創作者帶來足夠多的反饋,而這些反饋,無疑也是激勵社區創作者持續貢獻內容的重要因素。

    5、社區治理

    當上述四個環節成功解決后,社區可能會迎來一波可觀的用戶增長。那么,面對社區內不斷增長的用戶,通過什么方式規范用戶,才會使社區內的良好氛圍不被破壞,從而使社區始終處于良性發展的軌道,這就是這一環節所要解決的問題。

    這5大環節共同組成了一個社區運營的模型,其互動關系如下圖:

     

    接下來,我們分別就這5個環節,作詳細介紹。

    1.社區定位和冷啟動

    社區定位與冷啟動是社區建設的第一環節,顧名思義,這一環節包含兩個層面,社區的定位和社區的冷啟動。

    一)社區定位

    社區的定位涉及到社區的戰略方向。某種程度上說,社區的定位直接決定了這款社區產品能否成功,如果定位出現問題,社區再怎么折騰也沒戲。

    社區所定位的領域,一定要有足夠量級的人群和需求,并且最好離錢要近,這更有利于后續的商業化。很多人都夢想著專門針對某一小眾圈層,建立一個小而美的社區,但是現實情況往往是這些“小而美”的社區極難生存,因為一個社區只有在人數上形成規模效應才有可能成功,這是社區的平臺屬性所決定的。

    當然,很多社區在初期會定位小眾圈層,比如,知乎初期的人群集中在互聯網領域,并且用戶偏高端;B站初期定位在二次元動畫領域。

    但是當社區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必然要突破原有圈層,進行所謂的“拓圈”。以B站為例,很多B站的老用戶都抱怨現在的B站已經變味了,再也不是當初的那個小破站了。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越來越討厭嗶哩嗶哩?

    底下共3822個答案,多數是B站的老用戶撰寫,其中不乏點贊上萬的答案。

    但是,這種現象其實是B站用戶增長的必然結果。之前社區的氛圍好,是以人數少,用戶群體單一為前提,當人數規模擴大后就必然會對原有的社區文化造成沖擊,而如果B站選擇一直堅守在二次元這個小圈層,又勢必對公司的估值以及商業化帶來很大的限制。

    二)社區冷啟動

    社區冷啟動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獲取一批種子用戶,讓他們來完成社區氛圍的初步搭建。

    因此,對于社區運營來說,關鍵是要搞清楚以下3個問題:

    1、社區想要搭建什么樣的氛圍;

    2、什么樣的用戶才有能力完成這種社區氛圍的搭建;

    3、這些用戶通過貢獻什么樣的內容才可以完成氛圍搭建。

    只有搞清楚這些,我們才能明白社區需要什么樣的種子用戶,以及需要這些用戶貢獻什么樣的內容。

    社區冷啟動期間,用戶注冊通常會采用邀請制。

    邀請制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方面可以使用戶更加珍惜自己的賬號,防止灌水和廣告,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這樣可以把社區的用戶和內容限定在一個可控的范圍,不至于在社區前期,就在社區治理上造成太大壓力。社區運營人也就有了充分的時間去根據用戶反饋,完善內容分發與治理的各項功能,為后續的社區開放注冊做準備。

    社區定位和冷啟動對于社區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這一環節所涉及的問題大部分是一些戰略性、根本性的問題,這一環節如果大獲成功,這個社區基本上就算成功了一半。

    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知乎,無疑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社區,筆者也算是知乎社區的一個老用戶。如果回頭縷知乎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知乎的邀請制曾整整持續了3年時間,也就是說知乎光社區冷啟動這一環節就持續了3年,這3年知乎所沉淀出的大量優質內容,就奠定了知乎獨樹一幟的社區氛圍,并成為知乎最重要的護城河。

    知乎的成功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無疑是很難再去復制的。如今的社區領域創業者就算有知乎團隊當時的耐心和魄力,但是背后的資本會不會再去給予如此充分的時間,這都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二、社區氛圍

    微博和知乎同樣都是社區,但我們能明顯感受到這兩個社區是不同的,這種不同的感受更多是社區氛圍上的不同所帶來的。

    這就像我們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我們會感受到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有的人內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感性,有的人理性;每個人所秉承的價值觀也不盡相同,但是最終只有那些與我們各方面都契合的人,才會成為我們的朋友。

    社區也是如此,社區氛圍就是一個社區的氣質和調性。這種氣質和調性只有與我們相契合,我們才有可能成為這個社區的忠實用戶。

    一個好的社區氛圍是能夠自我生長的。

    因為在社區氛圍的約束下,用戶一般只會貢獻與這種氛圍相契合的內容,這無疑反向促進了這一氛圍的生長。并且另一方面,一個好的社區氛圍也對用戶有篩選淘汰的作用,它能夠篩選出真正認可這一氛圍的用戶,淘汰掉那些與這個氛圍不契合的用戶,進而使得社區內的用戶群體更純粹,這在用戶層面也反向促進了社區氛圍的進一步自我生長。

    當社區逐漸形成一些社區用戶的專屬話語時,社區文化就形成了,社區文化是社區氛圍自我生長的終極形態。

    什么是社區用戶的專屬話語?

    舉個例子,當提到“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謝邀”這些詞語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心一笑,我們都明白這些梗來自知乎社區;當我們提到“真香”、“高能預警”、“奧利給”的時候,我們也都知道這是B站的梗。

    這些梗,就是B站和知乎用戶的專屬話語。這種來自不同社區的專屬話語其實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并且這些影響突破了社區的原有圈層,我們可能并不是B站的忠實用戶,但是我們在日常聊天時,可能會頻繁使用“真香”這個梗。

    社區文化是社區氛圍自我生長的終極形態。社區氛圍是內向型的,它一般只會對社區內的用戶產生影響,個別優質的社區還會對社區所定位的圈層產生一定影響。

    而社區文化是純粹外向型的,社區文化通過社區用戶的專屬話語向外傳播,這種傳播可以打破圈層的間隔,進而對圈層以外的用戶施加影響。

    當社區氛圍演變成社區文化后,這個社區才算得上真正成熟了,并且這個階段往往也是社區謀求商業化變現的階段,社區文化無疑是一家社區最重要的護城河。

    既然社區氛圍如此重要,那么我們該如何營造社區氛圍?

    可以從兩方面去著手。

    知乎著名的slogan:認真,你就贏了;B站的吉祥物:一個可愛的小電視;而微博則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眼睛形象的logo。

    這些slogan、logo、吉祥物等文化符號,都在向用戶傳達著社區的一種理念,甚至社區的整體文案風格、字體、社區的主色調、社區的功能交互也都應該和社區氛圍保持一致,因為這些元素本身就是社區氛圍的載體。

    而與此相比更重要的則是社區內容。社區運營要確保那些符合社區氛圍的內容能得到有效的輸出和分發。

    對于一家初創型的社區來說,就是要在冷啟動階段,通過種子用戶所貢獻內容,來完成社區氛圍的初步搭建。對于這個階段的社區,最關鍵的就是搞清楚,自己想要的社區氛圍通過什么樣的用戶貢獻什么樣的內容,才能完成搭建。只有搞清楚這一點,這個氛圍才能落地。而不只是頭腦中的概念。

    而對于一家相對比較成熟的社區來說,他們一般會有相對完善的用戶激勵、內容分發和社區治理的機制,來確保社區氛圍的良性發展,關于這些下文會詳細談到。

    三、用戶激勵

    用戶激勵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讓用戶留在社區,并激勵用戶不斷為社區貢獻內容。這也是社區運營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對于一個初創型社區,尤其是還處于冷啟動階段的初創型社區來說,用戶激勵倒并不是緊要的事情,因為這個時期的社區運營人員一般都會有種子用戶的QQ群,通過QQ群能夠實現官方和用戶的一對一的溝通,甚至于,這個階段社區內的很多內容可能本身就是官方人員自己貢獻的。

    但是當社區過了初創階段后,就要開始著手設計產品層面的用戶激勵機制了。

    很多社區為了對用戶形成有效激勵,都會在產品層面設計一整套的用戶激勵體系,比如積分體系、勛章體系等,但是這種用戶激勵體系能夠有效的前提,必須是用戶對這個社區有著比較強認同感和向心力。所以,用戶激勵又是和社區氛圍緊密相關的,社區沒有一個良好的氛圍,用戶并沒有對于社區的認同感,那么社區內一些勛章、特權和積分對于用戶來說就毫無價值。

    最有效并且可持續的用戶激勵手段是讓用戶收到反饋。反饋的表現形式一般是,關注、評論、點贊、收藏、轉發。

    《社交紅利》里有一句話:互動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激勵。用戶會因為產品給他帶來的互動,決定留存或持續貢獻。這和游戲使人上癮的原理一樣。

    當用戶創作完一篇作品后,如果立即就能收到來自其他用戶的反饋,那這個過程就相當于一個玩家在游戲里打怪爆裝備,雖然打怪的過程可能是枯燥的,無聊的,但是爆裝備這個反饋卻可以使玩家忍受這一切。

    更何況能否爆出裝備,爆出來什么裝備,這全都是隨機的,這種隨機的反饋無疑對于用戶的刺激會更大。激勵用戶貢獻內容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實人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站在反饋這個角度去理解。

    我們都知道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人生幸福很重要,比如說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定期健身,控制飲食。但是我們很難堅持下去,因為反饋周期太長了。可能我們要堅持一年,才能看到這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帶給我們的改變,而那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他們帶來的反饋又往往是及時的。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其實是很難戰勝這種根植在人性里的對及時反饋的沉迷機制。

    回到上文的論述,激勵用戶貢獻內容也是同樣的道理,及時反饋對于社區運營如此重要,以至于市面上甚至出現了粉絲機器人、評論機器人、點贊機器人這類產品。

    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當剛剛注冊一個社區時,我們立刻就會收到一些用戶的關注,并且當我們發布一些內容時,也會立刻得到一些用戶的點贊、收藏。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高興的太早,極有可能只是因為該社區鋪設了機器人而已。

    對于一家初創社區來說,采用社區機器人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這畢竟不是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的讓用戶獲得反饋的手段,那么我們應該通過什么手段讓用戶獲得反饋呢?

    答案就是接下來要談到的內容分發。

    四、內容分發

    內容分發的目標就是為內容找到合適的讀者,以及為讀者找到喜歡的內容。簡單來說,內容分發機制就是在扮演這么一個內容中介的角色。這一環節解決的是人和內容的連接問題。

    內容分發對于社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可以仔細看下方的社區運營模型圖。

    內容分發是唯一一個和其他三個環節都緊密相關的關鍵環節。

    甚至可以這么說,只要社區定位與冷啟動,以及內容分發都沒有問題,這個社區基本也就足以實現社區發展的良性循環了。

    評價一個內容分發機制的好壞,有兩個維度,分別是內容分發的效率和精準度。

    內容分發的效率

    內容分發的效率是指,一個內容分發機制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分發多少條內容。

    當用戶創作出一篇內容后,他需要的是及時反饋。及時反饋關鍵在于“及時”二字。

    如果用戶辛苦創作一篇內容出來,經過內容分發機制的分發,結果一周后才收到來自其他用戶的反饋,那么這種內容分發機制就很難稱得上是一個高效的內容分發機制。因為反饋周期太長,用戶一周后可能早就喪失了當初期待得到反饋的心情。

    內容分發的精準度

    內容分發的精準度是指,該內容分發機制將一條內容同時分發給一定數量的用戶后,收到的反饋數與用戶數的比值。

    讓內容產生互動,這才是內容分發的最終目的。互動的產生至少可以說明兩點:第一,不管這種互動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這條內容至少是戳中了讀者;第二,作者收到了來自讀者的反饋。

    因此,互動一旦發生,我們就可以認為這一內容分發機制為內容找到了合適的讀者,也可以說為讀者找到了合適的內容。

    從內容分發的效率和精準度兩個維度出發,我們就可以把常見的內容分發機制簡單分下類。根據分發平臺的不同,內容分發可以分為站外分發和站內分發兩種。

    一)站外分發

    站外分發相對比較簡單,顧名思義,它是指將社區里的內容分發到站外去。常見的站外分發渠道包括,社區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社群等。

    很多社區都會把站內內容進行站外分發,這里面最的最好的無疑是知乎。

    知乎的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所推的內容,基本都是社區內的精華內容。并且知乎還上線了一個APP“知乎日報”,每天都會從社區精選5條內容放到“知乎日報”上。知乎甚至還曾經將社區內的優質內容印制成書,放到電商平臺進行售賣。

     

    知乎《金錢有術》

    站外分發從來都不是一個社區進行內容分發的主要方式,因為站外分發的效率和精準度極低。但是站外分發能夠帶給用戶強烈的激勵和榮譽感,這一點是站內分發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站外分發往往充當站內分發的一種額外的補充手段,它更適合被做成一種間隔性的,固定下來的運營活動。

    二)站內分發

    站內分發是內容分發的重頭戲,站內分發的類型也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通常來說,最常見的站內分發方式只有兩種:社交分發和算法分發。

    一般來講,大部分社區也都會同時采用這兩種分發方式,來使得社區內容在站內實現充分消費。

    微博的社交分發和算法分發

    1、社交分發

    社交分發最典型的就是微博,當我們關注一名微博大V后,這位大V在微博上的動態將會展示在我們的信息流之中;知乎也是如此,當我們關注一名知乎用戶后,該用戶在知乎的動態也會同步到我們的信息流當中。

    社交分發更多是依靠用戶的主動篩選,據此來實現社區內容的流通。從內容分發的效率和精準度來衡量,社交分發基本上可以達到及格水平,但還遠談不上優秀。

    不過社交分發卻是社區的標配,因為正是社交分發規定了一個平臺的社區屬性,賦予了社區“社交”的屬性,是一個社區之所以可以被稱為“社區”的內在原因。如果一家社區沒有社交分發,那么這個社區充其量只能算做一個內容聚合平臺。

    2、算法分發

    算法分發是目前最為流行的一種內容分發方式,尤其是個性化的推薦算法。

    如今各種入流或不入流的社區都在采用算法分發,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因為從內容分發的效率和精準度來衡量,算法分發同時在這兩個維度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極限水平。

    算法分發依靠機器算法實現分發,這種分發方式完全自動化,單位時間內可以分發的內容數量接近無限。并且對于目前流行的個性化推薦算法來說,它依靠用戶在社區內的行為數據來決定所推薦的內容??赡茉诔跏紶顟B下,個性化推薦算法所推薦的內容精準度不高,但是一旦用戶畫像完善之后,所推薦內容的精準度也將達到一個恐怖的水平。

    因此,如果有條件在社區鋪設算法分發,尤其是個性化的推薦算法,就盡量去采用,這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優勝劣汰。

    在其他社區都采用了算法分發的情況下,如果還只采用傳統的社交分發,或者是更傳統的按時間順序分發,那么至少在內容分發方式上,你就已經輸給了其他社區。除非你的這個社區所分發的內容相對比較特殊,不適合采用算法分發。

    但是對于一家初創社區來說,一般是沒有條件進行算法分發的,尤其是個性化的推薦算法,并且初創階段的社區,其用戶數量和用戶數據也十分有限,個性化推薦算法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

    那么,該如何解決這種困境呢?

    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一種對于初創社區十分友好且比較落地的算法分發方式。

    這種算法分發方式的大概邏輯是,首先在社區后臺建立一個內容庫,算法所分發的內容就是從該內容庫選取。社區的運營人員負責內容庫的每日更新:每天添加一些優質內容到庫里,下架一些數據不太好的內容。

    算法分發的規則一共有4條,如下:

    1、從內容庫隨機選取內容進行展示;

    2、如果用戶屏蔽了某一標簽,則從內容庫調起內容時,要屏蔽掉帶有用戶屏蔽標簽的內容;

    3、用戶已瀏覽過的內容,不再重復展示;

    4、如果根據以上規則,所能呈現的全部內容,用戶都瀏覽完了,則第3條規則失效,依照1、2條規則,重新進行內容的分發。

    *以上所介紹的內容分發方式,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框架,如果有初創社區看了本文章后,有興趣采納這一分發方式,一定要結合社區的具體情況再進行完善。

    嚴格來說,這種分發方式并不是算法分發,因為它太依賴社區運營人員對于內容庫的人工操作,運營人員對于內容的品味是這一分發方式能否取得效果的關鍵,但好在這種內容分發方式簡單可操作,對于各條件都尚不具備的初創型社區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可參考的內容分發方式。

    五、社區治理

    社區治理是一家社區達到一定規模后,必然要重視的關鍵環節。在很多大型社區的內部組織架構中,社區治理都是由一整個部門來專門負責。

    社區治理和社區氛圍息息相關,社區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必然會有一些“居心不良”的用戶混進社區,他們來到社區的目的或者是為了行騙,或者是為了打廣告。他們是社區氛圍的破壞者,如果放縱他們不管,必然會導致社區氛圍的逐步瓦解,從而對社區造成致命影響。

    社區治理的前提是對社區氛圍有一個清晰透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大多社區都會編纂出一個社區管理規范條例放到社區內一個不起眼的位置上,盡管位置不怎么引人注意,但是這確是社區治理的依據。正是這個條例使社區氛圍在社區治理上實現落地,可以算是社區的基本法。

    從社區治理的類型劃分,社區治理可以分:官方治理和社區共治。

    一些初創社區在社區治理上大多采用官方治理的方式,因為處于這一階段的社區,其用戶量十分有限,依靠社區運營人員人工進行審核治理已經足夠應對。但是隨著社區的發展,用戶規模的擴大,就不可能只依靠官方治理了,這時候一個常見的社區治理方式就是社區共治,也就是說讓用戶參與到社區的治理中來。很多社區都采用了社區共治的社區治理方式,比如說,知乎的“眾裁議事廳”和最右的“審核專區”。

    鑒于篇幅就不對知乎的“眾裁議事廳”和最右的“審核專區”做詳細介紹了,如果感興趣可以去這兩個APP自行了解。

    知乎的眾裁議事廳

    最右的審核專區

    社區共治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除了能發動群眾的力量,提升社區治理的效率以外,如果社區共治的機制設計的十分有趣,還會增加用戶的參與感,提升社區的向心力,甚至還會給社區開創一種新的用戶與內容的互動方式。

    在社區治理的手段上,大部分社區在進行社區治理時都會采用算法治理,以及在產品層面設計一個可以對用戶產生約束作用的激勵體系。

    算法治理是大部分社區都會采用的社區治理手段之一,當社區的內容達到一定規模后,就不可能再去依靠運營人員人工去識別劣質內容,這時候就可以為社區配置對應的算法去替代人工進行內容識別,這幾乎是所有大型社區的標配。

    另外,還有一些社區會通過設計一套約束用戶行為的激勵體系,來降低用戶發生違規行為的概率。最經典的就是知乎的鹽值系統。

    知乎鹽值系統

    知乎的鹽值系統通過5大維度,對每一個用戶行為進行正負向的判斷與加權計算,最終使得每一位用戶都擁有一個專屬的“鹽值”,知乎鹽值忠實記錄了每一位用戶在社區中的成長。

    結語

    社區運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話題。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社區運營是一種“雙邊運營”。這種“雙邊運營”的產品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產品初期,運營起來會很艱難,因為它要解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并且還要有一個良好的運營節奏,既不能在內容消費者不足的情況下,引入過多的內容創作者,也不能在內容創作者不足的情況下,引入過多的內容消費者。

    總之,社區的草創期很艱難,很多社區死也就死在這段時期。

    但是一旦度過這段艱難的草創期,社區是能夠實現自我生長的,這種自我生長常常會給運營人員帶來一些驚喜(或驚嚇),因為社區內發生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運營人員所能掌控的,它是社區自然生長所帶來的。

    社區運營更像是在建造一座城市。運營人員只負責搭建好這座城市的基礎設施,并且維護好城市治安。至于其他方面,運營人員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去審視發生在這座城市里的一切,這個審視的過程會讓運營人員對關系、對人性、對社會產生一些新的理解,這是和“單邊運營”的產品完全不同的體驗。

    如果你對社區運營也很感興趣且有一定見解,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想法。

     

    作者:蘇談彬

    來源:蘇談彬( sqypggs)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

    活動策劃攻略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七七久久桃花|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久久人人爽人人精品视频|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播放中国|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 老汉精品免费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1024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性色爽爱性色爽爱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好大用力深一点动态图|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 欧美大片日韩精品|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色播精品免费小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99re66在线观看精品免费| 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中文不卡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 男人把女人捅爽视频|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99视频精品专区|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小说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 国产精品每日在线观看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