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龐少棠,來源:龐門正道
在現實世界中,線可以將不相關的物件連接起來,在設計中也是如此。除此之外,線還具有塑造造型的功能,在文字排版中,線的組織作用可以讓文本的閱讀更舒適。總之,作為最基礎的設計元素,線的用處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線在實際的設計中是怎么應用的。
什么是線?
用大白話來說,一條一條的就是線。按課本上的話就是:線是點的延伸。
一動就成了線:
所以,線的最大視覺特征是長度。
正因為線是由點延伸出來的,所以線天生就具有流動感,它是動態的。
雖然上面兩張圖都是靜態的,但是無論是左圖的直線,還是右圖的曲線,都把水的流淌感充分體現出來了。
還有中國的書法,更是將線條的流動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優秀的書法作品完全是線條的藝術,你會感受到它的線條像是由墨水自動流淌出來一般,渾然天成,而不像人工書寫的。
線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這點可能有點反常識,還有看不到的線?逗我玩呢?一點不開玩笑,其實隱形的線在排版中很常見:
上圖中,雖然一條線也看不到,但是我相信所有人的腦中都會自動腦補上我畫出來的那幾條線。
再看一個更清晰的案例:
還有一種更隱蔽的線,那就是人的視線。
通過畫面中人物視線的引導,我們會很自然的將目光鎖定到標題文字上。
再看下面這張電影海報,人物的視線與魚尾之間的呼應:
是不是感覺有條線把它們連起來了?
這條隱形的線把整個畫面連成了一個斜向下的構圖方式,所以原圖的橫向文字排版其實是破壞了這種構圖的。
我把文字排版稍微調整下: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就順了很多?
其實只要能將畫面中的元素聯系在一起的,就都會形成隱形的線,我們要善于發現這些隱形的線,來串連我們的版式。
好了,現在我們對線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接下來我們看看我們平常都會用到哪些類型的線。
水平直線具有明快、簡潔、流暢的視覺特征。
它容易讓人聯想到海平線、地平線,給人平靜、安定、廣闊的心理感受。
以佛系風格著稱的MUJI,一直向用戶傳達質樸、簡約的品牌形象。所以原研哉大師找到了地平線來表達這樣的精神內涵。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MUJI的宣傳海報,幾乎都是水平構圖的。無形中將水平線這樣的基礎圖形深深的植入品牌中。
最牛逼的品牌設計是什么?
就是將最基礎的視覺圖形變成品牌私有的符號,想想阿迪的三條白線,耐克的勾,可樂的彩帶,優衣庫的紅色正方形,都是這樣的案例。
好了,還是回到正題,下面來看看豎線。
豎線莊重、嚴肅、有縱深感。
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高聳的大樓、樹木、塔。
我們可以看到教堂這些象征權威的建筑,都會用高大的柱子在視覺上營造出神圣感。
希特勒在1933年的納粹集會上,設計師用探照燈射出來的光柱圖騰,將現場營造得既神秘又壯觀,光柱中走出來的元首簡直如天神下凡一般。
在實際的設計應用中,由于豎線具有上下運動感,所以可以加入一些豎線元素來裝飾畫面,活躍版式。
斜線打破了空間的平衡性,具有不穩定性,同時也是最具有運動感和方向感的線條。
大量斜線向一個焦點聚集,會造成強烈的緊張感。
曲線和直線在視覺上也有運動感,但是斜線的運動感是最強烈的,因為它還同時還具有很強的速度感與力量感。
所以斜線經常會用在運動、男性化主題的設計上。
曲線在形態上優美、柔和、流動、節奏感強。
在現實的世界中,沒有任何物體的輪廓外型是絕對的直線,曲線才是真實世界中的常態。所以,曲線會給人真實、自然、更有親和力的心理感受。
另一方面,曲線具有明顯的女性化特征。
因此,我們時常可見女性主題的設計中,用曲線來表達優美、柔和的畫面氣質。
除此之外,曲線還具有很強的韻律感,所以我們也常見到用曲線來裝飾畫面。
線是一種既有功能性又有裝飾性的構圖元素,但總的來說,我們用到的功能性會更多一些。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線在設計中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由于線是點的移動軌跡,所以它天生具有方向性,用它來做視覺引導,最適合不過。
上面的左圖中,因為沒有任何秩序引導,所以整個畫面顯得雜亂無章。右圖中加入了線,這樣可以領著我們的視線走,將一個個不相關的元素串聯起來之后,整個畫面變得井井有條。
引導線在海報中的應用:
引導線在流程圖中的應用:
雖然只用數字可以起到引導視線的作用,但是加上線條之后,可以讓用戶無需經過大腦思考,更直觀的讓用戶感受到閱讀的路徑。
在引導的作用上,線是一種比數字更視覺化的表達方式。
這個很好理解,我們只要在兩個物體中畫一條線,它們就很自然的被分離。同樣的道理,在一個平面空間上畫一條線,即可把空間一分為二。
來看看具體的設計案例:
上圖中,一條曲線將整個畫面分成上下兩部分,同時作為地平線,起到穩住畫面中的建筑重心的作用。
用線分割畫面,形成排版上的節奏變化:
用文字化作線,分割畫面:
在文字排版中,我們經常用線條來將信息分組。不同粗細的線條還可以起到劃分層次的作用。
直線可以將信息分組:
通過上面的示例我們可以看到,用線條可以將文字信息進行重新組織,分組后的文字可讀性更好,層次更清晰,同時在排版上也更加具有設計感。
具體的應用案例:
線框可以讓聚攏信息:
線框可以將畫面中需要突顯的信息聚攏起來,讓用戶視線快速定位到這些重要信息上。
這就跟我們上學時用紅筆將課本中的重要信息圈出來,原理是一樣一樣的。
由于線條天生具有流動性以及方向性,所以一組線條放在一起,就會產生很強的運動感。
尤其是斜向上的線條,具有很強烈的速度感。
傾斜的文字也具有斜線的作用,通過編排的處理,可以給畫面營造出強烈的運動感。
不止斜線,曲線也有很強的運動感。
相較于斜線的速度與力量感,曲線則給人飄逸與優雅的感覺。
前面說我講過,雖然線既有裝飾性,又具有功能性。但在實際的應用中,我們用到功能性會更多一些,純裝飾的線條較少。
下面我們就按線的不同功能用途來做幾個案例。
這次的案例我打算請一位既有顏值,又有實力的偶像出鏡。
duang...就是他了,華晨宇。
先摳一張演唱會實拍的照片。
將背景換成大紅色,這樣人物與背景的融合度會更高。
再處理一下光影細節,將原圖中反射到人臉和衣服上的藍色調整成紅色,處理好之后,整個畫面在色調上就協調了許多。
接著在背景上添加一些斜上向的色塊,顏色上選擇和背景相近的色彩,標題文案也處理成同樣的傾斜角度。
再增加幾條斜線,給主標題加上微效果,這樣畫面的動感效果就得到了大大的強化。。
最后按照同樣的角度將信息文案排版好。
OK,完工。大圖走一波:
最后提醒一下,線條不太容易跟周邊的元素融合,所以我們添加線條的時候一定不能貪多,恰到好處就行,否則畫面將有失控的風險。
接下來我們再看下一個案例。
還是上面那張海報,這次我們改下風格,著重將巡演地點和時間順序表達出來。
背景換成藍色,與人物的紅色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
在人物背后添加“火星”的英文單詞"mars",字體上選擇視覺沖擊力強一些的手繪字體,這里主要是起到裝飾作用,所以不用太考慮識別性。
將幾個演出地點信息分布到人物的四周,再用圈形將演出地點著重標示出來。
用線條將幾個演出地點串連起來,這就相當于用視覺化的方式告訴用戶演出的時間和地點順序。
最后再添加其它文字信息,整張海報就完成了。看下高清大圖:
好了,下一個案例走起。
在文字排版中,線條可以將信息分組,同時也可以強調其中的重點信息,恰當的使用線條來排版,可以讓畫面條理更清晰,更具層次感。
OK,動手吧。
如果我們想讓畫面中的文字更清晰好閱讀,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排版上做到簡潔,工整。按照這個思路,我們首先把人物與文字進行分離,人物居左,文字信息靠右邊排。
正常情況下,人物的視線方向最好望向文案,這樣可以引導用戶去閱讀文案。。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說在這張海報中,我故意故人物背向文字,這樣可以制造出一點冷酷的氣氛,簡稱裝逼。
接下來將演出地點信息放到畫面中。
如果我們只是平鋪直敘的將信息羅列上來,在閱讀性上是沒問題的,簡潔清晰。但視覺上的層次感就很弱,所以在排版上可以有一些變化。
右圖中,我將演出地點抽出來加上短線條,這樣既有裝飾作用,在視覺上形成節奏感,將信息分組后也更利于閱讀。好了,看下大圖:
OK,關于線的教程就到這里了,敬請期待下次的內容。
經授權轉載至成都,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龐門正道(ID: Artman_Design)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