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活躍是每個做社群運營的互聯網人面臨的一個難題,如何讓社群活躍?如何讓社群持續活躍?本文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兩點建議,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2020了,流量相比去年越來越貴了。
大家想著做存量,搭私域,搞社群。妄圖利用私域、社群來緩解流量困境。
但是大部分人建的群面臨著最大的困境,如何保持群活躍,如何不讓群死亡。網上搜索了非常多的教程,紅包發了一個又一個,總是搶完就沒了;各類活動每周都在搞,參與的人卻越來越少;天天簽到打卡,簽來簽去都是那幾個老面孔。
怎么辦?
如何讓社群活躍,如何讓社群持續活躍?
關于搭建社群,大多數人的做法是怎么樣的?
直接拉一群熟悉/陌生的人進群,然后在群里討論問題、聊天、發紅包等。然后寄希望于人與人的自我鏈接,希望群能發揮出價值,希望可以收割。
顯然不行。這樣的群運營一段時間,你會發現運營者很累,浪費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其中且又不能停止,否則就是趨于沉默,淪為死群。
社群是有了QQ,有了微信,有了知識星球后才出現的新玩意兒嗎?不是的。社群一直存在,存續了幾千年了,而QQ、微信、知識星球等不過是社群的互聯網載體。我們把同事拉到一個微信群,這就是建立了一個新社群了嗎?顯然不是。無論這個群存不存在,我們的同事關系已經存在了,微信群只不過是這種關系的載體。
而大多數人要搭建的社群,是基于0社交關系下,從0開始搭建一個社群,并培養出社交關系、建立鏈接、發揮價值等的社群,而不是為已有的關系尋找一個載體。
如果你要創業,你首先需要有一個點子,并想辦法把點子變成產品。你不會直接招個產品、技術、運營,然后找個投資人跟他說,老板我要創業,我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我就要創業!你信不信會被趕出門去?
前幾年融資環境大好,很多人拿個PPT就能融到錢,但人家至少有個PPT,PPT里有個想法啊。這就是創業的根。
上面這個道理你明白,但是當你在搭建社群的時候,卻經常忘記了這點,一個社群的根是什么!你以為拉人進微信群,然后群里負責一下制度,接著讓他們自由發揮就好,這就是一個社群的雛形了嗎?并不是。我們要明白,社群并不存在于微信(QQ、知識星球)中,這些只是社群的載體,社群只存在于人與人的社交關系中,存在于人的心理。
如何搭建好一個真正的社群呢?這其中的關鍵點在哪里呢?
好的社群需要他的“根”。這個根就是社群的基礎,是你的社群區別于其他社群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后期運營的基礎。
這個根就是社群的“同好”,是所有社群成員的共同愿景。因為我們的最終的目標是為了通過某種愿景把大家鏈接在一起,而不是利用微信把大家聚集在一個群。
說到這里,很多朋友加我微信后,都問我是否可以進群,有什么門檻,但是其實我還沒有建群。因為我不知道這個愿景是什么,因此我遲遲沒有動手。等這個問題想通,我肯定會開始著手處理社群的事情。
上了講了很多,總結一下其實就是一句話。搞社群,我們的目標并不是“拉一群人”,而是為了“某個愿景,然后拉一群人一起干”。社群的本質就是:聚一群人,干一件事。
我之前為了減肥和朋友一起建了一個運動群,那么我們建立其實并不是“運動愛好者交流群”,而是“3個月,一起瘦身20斤”這么一個群。
又或者說你加入了“某某電商內購群”,本質上這個群是“一起來薅便宜貨”群。
我們現在很多建群,都在聚焦如何找一群人,卻沒有考慮一起干什么,這樣的群,無法長久,且運營太累。
那么如何尋找一個社群的愿景,并且通過愿景來凝聚社群成員呢?
社群的愿景,都源于某種“痛點”。
上面提到的運動群,痛點是胖,且減肥難;內購群的痛點是低收入人群愛占小便宜的人性。再比如大名鼎鼎的秋葉PPT社群,出發的痛點源于太多人吃了不會PPT的虧,想要學好PPT。而知識星球內的生財有術社群,痛點則源于大家對財富的追求且不知如何操作。
因此,在搭建社群,尋找社群的“根”的時候,要從痛點出發,自己想清楚然后告訴社群成員:我們參與的這個社群,是為了一起獲得什么,一起改變什么。
通過我們在一起這個事實,來改變這個“痛點”,來達到這個愿景。
通過這樣一通分析下來,我們現在了解了搭建一個社群的最關鍵一步。
找到一個痛點,延伸出一個愿景,聚集一群人,搭建一個社群。
比如你是一家女裝淘寶店的老板,現在為了增加復購、提升用戶粘性,要把老用戶拉個群,搞個社群。那你該如何下手呢?其實并不難。
第一步,找到一個痛點。
結合產品特點,分析用戶構成。比如產品主要面向18-25歲,23線城市時尚女性,追求美麗卻也看重舒適度。
那痛點在哪里,就是很多衣服無法做到好看與舒適并存。太多女生為了追求美麗,放棄了舒適度。
第二步,延伸出一個愿景。
那么我們搭建社群的愿景是什么呢,就是讓女性舒舒服服的追求美麗。我們不妥協,不放棄,美麗與舒適兩手抓,我全都要。
接下去的工作就是找到這樣的一群人,搭建起社群。每天群里討論的是什么呢,是對美對舒適的追求,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商家剛好可以切中用戶的痛點,這樣的社群才有生命力,才有轉化力。
對比隨機拉個群,擴容到幾百人,天天群內發廣告,發促銷,發打折等信息,哪一種社群會更持久更具有生命力?
優質社群,有生命力的社群搭建,不是興之所至,也不是說干就干的,是需要規劃、需要設計的。好比你當導演拍電影,不是說把李現、肖戰、熱巴等明星演員請到一起,然后跟他們說來,你們自由發揮,拍好之后喊我。你需要有規劃,有腳本設計,有臺詞等等,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究竟是想拍一個怎么樣的故事,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為了保持社群的凝聚力,保持社群的活躍,除了要有清晰的使命感,還需要有固定的儀式化行為。
沒錯,就是社群的儀式感。
很多的社群之所以缺乏活躍,趨于平靜,走向“死亡”,其實正是因為缺乏了儀式感。儀式感代表了社群管理者對于社群成員的尊重,體現了管理者的用心程度。
村上春樹說:如果沒有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對于社群來說也是一樣,沒有凝聚力,沒有儀式感,社群只不過是一盤散沙。
情人節需要一束玫瑰花,蘋果每次發布新手機都需要開一場浩大的發布會,那些會給你帶來期待的日子,都有固定的儀式化行為。
我參加過數十個社群,總結出一個規律,持續活躍的社群,都是重視儀式感的社群。
新成員加入社群,根本不知道在這個群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無法形成固定的社群參與習慣,甚至會降低對社群的預期。
但是,如果一個社群有完善的儀式感,周期性的以固定的方式做相同的事情,就可以養成社群成員的參與習慣,讓社群成員對社群的活動產生預期。
比如說,當新成員進入社群時,進行一個歡迎儀式,告知他這個社群是干什么的,在這里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可以獲得什么,同時你需要付出什么。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歡迎儀式,也是新成員對社群儀式感的第一次認知。
當然,這個歡迎儀式還可以更完美一些。比如管理員添加新成員的微信,對他進行更詳細的社群介紹,同時了解他的個人情況,并進行分層運營等。
社群里還會有非常多的活動,而如果要提高社群成員的參與感,保持社群的活躍度,就需要把這些活動給“儀式化”。
利用儀式感給社群活動賦能。
那么如何把社群活動儀式化,從而讓更多人持續參與活動,提升社群活躍度呢?
儀式感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參與,而提高社群成員參與感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在儀式開始前,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該期待些什么。
我個人非常喜歡漫威系列電影。漫威電影的風格相對固定,其實我們在看之前都已經知道大概框架,超級英雄完成一次小任務-遇到大挑戰-克服困難完成挑戰-大結局。我們知道電影的大框架,也知道超級英雄會遇到大的反派挑戰,但是具體是什么樣的挑戰,超級英雄如何克服,有沒有人犧牲等等,卻是我期待的。
因此,在電影開始前我已經知道自己該期待些什么。因此,在電影開始后我就會全情投入,跟隨劇情不斷滿足自己的期待。
社群活動也是一樣,把常規化的活動進行固定,例如固定時間、固定流程、固定模式等等,這樣社群成員在活動開始前就已經保持著對活動的期待,大大提升了參與感。而對活動沒有期待的人,已經和這個社群不合適了,可以分道揚鑣了。
例如我之前操盤的一個社群項目,主要社群成員都是某高端騎行運動愛好者。為了提高活動的儀式感,我把社群的特價搶購活動固定在每周五晚上20點,其余時間大家愛聊天的隨便聊(內容合規即可),不愛聊天的可以屏蔽消息。有時候可能一周都沒什么消息,但是每周五晚上8點一到,群里立馬活躍起來,都在準備搶福利。
這就是利用儀式感給活動賦能,讓大家對活動產生期待,提升參與感,提高活躍度。
反之如果隨機太多,比如今天搞一個講座,明天發一個紅包,則多數成員還沒有被培養起期待感,那么即時偶然碰到了、參與了,對活動的參與感也會非常淺。
因此,社群組織者要把活動固定化,培養社群成員的期待感、參與感,提升活躍度。
上面說的是要培養期待感,但是期待感不可能一直存在,它無法長時間保持。
因此需要給“期待”設置一個觸發“按鈕”,當碰到這個“按鈕”后,就會產生期待感。
比如,有一部你期待已久的電影即將上映,那么什么時間你的期待感最高呢?肯定是訂票之后,對吧。所以訂票就是這個觸發“按鈕”。
觸發“按鈕”可以是某個事件,也可以是固定時間。比如上面我提到的例子,每周五晚8點,這個時間就是一個觸發“按鈕”,時間一到大家都知道要搶福利了,很多群員甚至定好每周五的鬧鐘。
今年過來,很多“垃圾廣告”大行其道,比如“XX侶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再比如X車網的“價格全知道,買車不吃虧”,就是利用高強度重復性的洗腦模式,快速給消費者大腦里安裝一個觸發“按鈕”,這樣只要消費者每次一想到這個場景,就能立即聯想到廣告主。
不信的話,我隨便舉兩個例子。
答案我就不說了,大家肯定已經明白了。
很多社群都會有新成員發紅包、爆照等活動,本質上也是培養社群的儀式感,而新人加入就是觸發群員的“按鈕”。
保持社群活躍,你需要設計好一個觸發“按鈕”,這樣群員一到了某個時刻,就會條件反射式地進入你的社群儀式。
現在這個階段,各大產品紛紛開始做存量,走精細化運營路線。社群運營也是一樣,必須摒除之前那種粗狂的運營方式,持續為社群賦能,保持社群的活躍。
2020,祝大家升職加薪賺到錢。
作者:T哥
來源:公眾號:用戶運營玩起來(ID:happy_yiyi517)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