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策劃這個詞現在已經成為一門顯學,但是現在基本一個做Logo設計的,做公關活動的,做戰略咨詢的,做企業文化的都說自己是做品牌的。
至于品牌策劃,有人說品牌策劃的核心就是定位,有人說品牌策劃的內容就是口號故事,也有人說品牌策劃就是品牌文化……
品牌當然是一種文化現象,但它首先是一種商業概念,因為一說文化很多人都會走偏,上來大談品牌文化,大談感覺feel高大上。
首先,我先拋出一個詞——品牌營銷。品牌首先是一個營銷概念,任何脫離營銷來談品牌那都是耍流氓,而當前這個時代確實有太多人在耍流氓,做品牌優先考慮的不是營銷賣貨,而是所謂的文化美學,那就是本末倒置了,當然不是說不要“美”,而是要搞清楚什么是“本”。
有人說做品牌是為了賣貨,是可持續的賣貨,低成本地賣貨,賣得更貴……但是營銷上的很多問題并不是一定要靠品牌來解決的,家門口的一家水果店沒有品牌它照樣能賣貨,搞不好賣得還很好。
那這么說品牌在企業里也是不是不重要了呢。
當然不是!
因為品牌有其它手段方法沒法實現的“賣貨能力”!
我用一個互聯網概念來說明品牌的作用——流量。我們都知道,現在不管是線上的流量還是線下的人流量都是非常貴的,而做品牌的目的就是降低流量獲取的成本。
舉個例子,如果你買運動鞋,你就會在淘寶上搜索“運動鞋”,而作為商家就得去做直通車,讓你更容易找到他。但是如果你是NIKE,那就不一樣了,你會直接搜索NIKE,那商家的流量成本不就低了,甚至趨向于0。
同樣在線下,如果海底撈開店,對商場里的位置要求就沒有那么高了,因為海底撈是目的地,顧客會自己找上去。
所以這里提出一個詞——指“名”購買,也就是顧客沖著品牌名(含品牌資產)去尋找搜索購買。這是做品牌的作用!通常情況下也只能通過品牌來實現!
要實現消費者指名購買,讓流量成本趨向于0,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那品牌還實現一個什么目的呢?我們假設產品A和產品B的流量都是1000人,如果產品A是某個小有名氣的品牌,產品B是完全沒聽過的品牌,最后選擇A的可能性肯定更高啊。
所以這就是品牌的另一個作用——提高流量的轉換率。因為品牌能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和決策成本,所以商家的流量轉換率就提高了。
現在有不少客戶找我們提出需求的時候,通常有兩種誤區:
一種是品牌營銷策劃就是一套完整營銷策劃方案,產品結構組合怎么做,價格怎么定,渠道怎么做,應該是線上還是線下,是代理還是直營,推廣應該怎么去規劃,一步二步三步都應該怎么走…甚至連商業模式都希望我們來做。不好意思,這個我們真做不了,這應該是企業自己想明白。
另一種認為品牌策劃就是策劃品牌文化和故事,然后拋出愿景、價值觀、故事等一大堆東西,更有甚者認為品牌就是策劃主題,讓品牌好玩有趣…當然,這也算品牌策劃的一部分,我在后面會講,但不是重要的部分。
那我們到底策劃什么呢?
要實現消費者指名購買,必須得讓消費者知道這個品牌吧,所以“知名”就非常關鍵,也就是我一直說的“知名度第一”,那怎么做到知名呢?沒有其它辦法,只有推廣傳播,廣告也好,公關也好,貨架陳列也好,網絡推廣也好……
所以策劃的第一塊內容就是策劃傳播內容(海報、高炮、平面廣告、TVC、軟文等),根據品牌方的預算和目標來策劃傳播方案(媒介、投入、效果評估)。沒有傳播,就沒有積累,即使設計一個再牛逼的LOGO,想一句再牛逼的廣告語……不好意思,它都成不了牛逼的品牌。
第二塊內容就是提升流量轉換率,那么我們就要去找賣點、找背書信任狀、提供購買依據等,用奧格威的話來說,就是給消費者“承諾”,降低消費者的決策成本。如果說前面的核心關鍵詞是推廣傳播,那這里的關鍵詞叫“溝通”。當然這塊內容也會跟前面那部分有交叉,并不是嚴格的區分。
第三塊內容就是前面提到的品牌文化主題等,我把它們歸為叫品牌體驗策劃,這部分的內容并不是一定要有,是為了更好地記住回憶品牌,驗證前面的“承諾”和賣點。
用“成本”和“投資”的思維來做品牌的頂層設計。
以上三塊內容是通用的品牌營銷策劃內容,市面上很多公司都能做,那我們的差異化優勢在哪呢?我們就是用成本和投資的思維來策劃以上三塊內容,因為成本和投資思維是企業的思維,我們為企業服務,也必須用企業思維。
我們先講“投資”,前面說過要實現指名購買,就必須推廣傳播(廣告、公關、人員銷售等),這就是投資。那是在投資什么呢?第一當然是名字了,知名度知名度,名字當然是第一了。那僅僅只是名字嗎?不是的,比如NIKE,名字可能并沒有它的“鉤”來得有價值。
所以我們引入一個概念叫“品牌資產”,什么叫品牌資產,就是能帶來效益的消費者品牌認知。這個概念還是比較抽象,大家還是沒法理解,我們舉個例子,天貓的品牌資產:
天貓的名字當然是第一,但是它這個貓頭也并不比名字的重要性來得低??谔栆彩琴Y產,以前叫“上天貓就購了”,現在叫“理想生活上天貓”,不管這個口號好不好,但是以天貓的財力投下去,當然也形成了品牌資產。還有雙十一,這是天貓重要的品牌活動,還有就是產品業務,天貓之所以能從淘寶中分離出來,就是它的正品保證,品質更高,這塊我統稱為“產品和服務體驗”,有些是一個具體的產品,有些是服務,比如海底撈,還有些是體驗,比如迪士尼。
我們總結一下什么叫“帶來效益的消費者品牌認知”。概括為兩句話:
買我東西
傳我美名
供消費者識別、記憶、談說的詞語、符號、話語、故事。
所以,我們做傳播內容,首先要設計好品牌資產,進行重復投資,讓品牌資產不斷增值。如果不能實現品牌資產增值,我們就堅決不投資。這個叫做品牌頂層設計。
那怎么設計品牌資產呢?這就要講另一個思維——成本。成本跟品牌資產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打個比方,投資那得花錢吧,如果名字A播一遍能讓10個人里8個人記住,名字B播一遍只能4個人記住,是不是效果就差一倍,那時同樣投100W,效果也就差了一倍。所以成本思維在品牌營銷里真的至關重要!
在實際的項目操作中,我們經常要判斷這個資產設計得好不好,那這個好不好有什么判斷標準呢?比如名字也就是品牌名,命名好壞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好聽?高大上?有內涵?這是非常主觀的判斷,有人說好就一定有人說不好。那有沒有硬指標呢?
那就是成本!前面說過,品牌資產是供消費者識別、記憶、談說的詞語、符號、話語、故事。所以消費者的識別、記憶、談說(使用)成本就非常關鍵。一個名字能不能讓人快速識別和記住就非常關鍵,如果使用(跟別人說)成本低那就更理想了。
LOGO、符號、口號也都是同樣道理!如果你擁有了成本思維,那么你就不會再糾結于好不好聽,好不好看,氣質怎么樣,有沒有內涵了……因為成本的高低才是堅定的判斷標準。
這個內容在這里就不展開了,其中一個小塊內容就能講好多,所以只要有個基本的認知就好了。
品牌的目的是實現消費者指名購買,從而降低流量獲取的成本,甚至讓流量成本趨向于0;
品牌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降低消費者的決策,提高流量的轉化率;
品牌營銷策劃就是圍繞這兩個目標進行推廣傳播溝通的策劃;
品牌營銷策劃第一步是設計品牌資產,也就是品牌頂層設計;
品牌資產就是能帶來效益的消費者品牌認知,通俗地說,就是買我東西,傳我美名;
品牌資產的要圍繞“降低成本”去創作設計,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投資的效率。
作者:正之說?
來源:正之說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